深夜施救赠药方 乾隆加封关帝庙

文 / 一码游济宁
2022-03-12 00:08



在任城区阜桥街道有一条太和桥街,这条街因一座桥而得名,此桥名叫太和桥,始建于明代,建于南北小府河上,是大运河古道上的重要水利设施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有关这座桥的故事~

深夜施救赠药方

乾隆加封关帝庙

相传,明朝成化年间(1465 — 1487),福建人林敬泉来济宁为宦,定居太和桥东开了间太和药店,在济宁世代相传。传至林芳馨这一代,因芳馨此人精通医术,在本巷乃是出了名的救世神仙。

有这么一个传说,那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药店上门后,林芳馨独自在店,尚未解衣就寝,似睡非睡。夜深更定之后,忽然从店门外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林芳馨警觉地起身下床,从店门缝里朝外窥察,见是一老者,跌跌撞撞,朝店门走来。迨至门口,咕咚一声趴倒在雪窝中,再也没有起来。林芳馨在店内思忖片 刻,不觉起了恻隐之心,使敞开了店门,见老者白发银须,身上背着一只五尺多长的葫芦。林环顾四周,一片茫茫白雪,万籁俱寂,不见一个人影,便俯身招呼这一老者,却呼之不醒,并有酒味熏鼻。林便把他背到店内,关上店门,把老者身上的泥雪扑打干净,安置到自己床上,给他盖上了棉被, 生了火盆,从屋外弄到积雪戳老人的手心脚心,大约半柱香的功夫老人苏 醒了过来约至四更时分,老者恢复了意识,欲要起身,林芳馨赶忙搀扶起他来,见老者面颊饱满而又红润,银须烁烁,一副寿者相。老者慢慢睁开双眼,环视店内,似乎顿然醒悟过来,向林芳馨拱手道:“恩公打扰了。” 林答道:“不要客气。”说着使汤了一碗热茶递到老者手里,接着问道:“老人家济宁人否?如此高龄,饮酒过量,会要损伤身体的。”老者笑了笑说“贫道原籍福建,自幼在武当山出家,今云游四方,从水路来到济宁州,不料饮酒过量,幸蒙相救。善哉,善哉!”林芳馨听后心中惊喜,亲切地说道:“在下祖藉亦是是福建,敝姓林名芳馨。哎呀,算有缘分,咱们碰到一块。请问老人家尊姓大名?”老者说:“贫道姓李,名崇,字乐道。”两人一见如故, 地北天南,无所不谈。最后,老者说:“幸蒙相救,不知怎样厚报才好。” 林说:“为善,乃做人之本,曲曲小事,何足挂齿。”老者说:“非也, 贫道四海为家,广布善缘,焉有知恩不报之礼。”说着,取过葫芦说:“行善莫过于施药,贫道身无他物,今以葫芦并一药方相赠。从此以后,药店名声大震。

“太和药店”最初是一座道教的宫观。阁楼内祀“玄武”像,着黑衣, 披发,仗剑,足踏龟蛇,从者执黑旗。阁门面北,上书“北极门”,与兴 隆桥南街相对。阁门南面,上书“太和宫”,与太和桥相对。阁西临府河, 上有“太和桥”,桥东连太和桥衔,街对宫门,门上有“太和元气”四个金字。 由此看出,街以桥得名,桥以宫得名。

故事拓展

太和桥位于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太和桥街,始建于明代,建于南北小府河上,是大运河故道上的重要水利设施之一。它是由太和宫派生的名称, 太和宫即枣店阁,内祀道教大神真武大帝,因真武在太和山(今名武当山) 修炼成仙,所以奉祀真武大帝的宫观叫太和宫,而桥则因此得名“太和桥”。 大运河济宁段开通后,由于水源不足影响漕运,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引汶水、泗水通过洸河、府河调节水量,以利行舟。太和桥为砖拱券结构 的敞肩桥,宽4米,长8米,石栏杆已毁,桥两边拱石上刻有“太和桥” 铭文。太和桥作为洸河上重要水工设施之一,是大运河济宁段桥梁中最具 代表性的一座,桥身体量、比例适中,券体结构紧密,外形美观,古风淳朴, 具有使用上的功能和优美的观赏效果,充分展现了明代杰出的工艺水平, 是古代运河工程的重要代表。2015年5月任城区文物局对该桥进行了修缮。

201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