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名帖中的美食、美酒与美意

文 / 中国兰州网
2021-04-01 00:10

美食、美酒与美意

-包子捷(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美食与美酒,自古以来就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食,在辞典中的定义是“味美的食物”,其构成除了粮食,还包含水果、干果、蔬菜、饮料等可食用且有营养的味美物质。而美酒,似乎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引人陶醉。

既与现世的生活息息相关,美食与美酒在中国历代书法的名帖中,便时有光顾了。魏晋时期,中国书法的高峰即已到来,尤其在东晋诞生了千古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影响中国书法最为深远。二王致友人的书札中,就有给对方送水果的情况。此后,唐、五代、北宋皆有关于美食和美酒的传世名帖,试予以梳理:

从东晋王羲之(303-361)算起,至北宋米芾(1051-1107)止,约八百年,共存世有涉及美食和美酒的书法名帖18件,其中数量最多的朝代是东晋和北宋,各6件。单个作者的书帖中涉及到美食最多的是王羲之,美酒最多的是苏轼。书帖中,最知名者莫过于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有“五代兰亭”“天下第五行书”之美誉,因其独特的章法布局和书写形态,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书家重视。这帖中提到的美食有水果、干果、蔬菜、肉类、饮料等,美酒有洞庭春色酒、中山松醪酒、凉州葡萄酒和酥酒。其实,中国人还有“药食同源”一说,很多食物也是中药,所以有时药和食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但凡只用于治病的食物或药物,未纳入统计表,如王羲之《服食帖》、王献之《鸭头丸帖》、张旭《肚痛帖》、颜真卿《鹿脯帖》等。此外,有些书帖中出现的食物或美酒并未指明具体名称,也不纳入统计,如涉及野菜的苏轼《寒食帖》(此帖中有“空庖煮寒菜”之句,依据苏轼当时无比落魄的情况,此菜无美可言,不能算做美食,仅可称食物)和涉及美酒的王羲之《兰亭序》等。

从这些书法风格来看,除了《韭花帖》为行楷,其他都属于行书、草书或行草。这些字体全部都有行、草的性质,并不是巧合,而是由于这些书法的表现形式基本都属于书札的缘故。

怀素苦笋帖25.1×12cm上海博物馆藏

/二王与美食/

东晋的二王书帖中出现了橘和梨,其中王羲之《奉橘帖》共12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王献之《送梨帖》共11字:“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有意思的是,王氏父子二人给各自的友人送的橘和梨都为三百颗。在王羲之《黄甘帖》中,赠友人的柑变成了二百颗:“奉黄甘二百,不能佳。想故得至耳。船信不可得,不知前者至不?”大王的橘、柑二帖,字数虽少,但对所赠水果的品质却交代清楚。橘帖称“霜未降,未可多得”,未经霜打的橘子味道还不是很甜,所以就没有多摘;柑帖称“不能佳”。二札都显得自己很谦逊。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王的草书合卷《十七帖》中出现了不少与美食相关的书帖。从书札内容来看,王羲之非常喜欢美味的水果和干果,而且在晚年弃官还乡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田间种植果树,这可与文献佐证:永和十一年,也就是写完《兰亭序》的第三年,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对于这个以“植桑果”为代表的的果树种植具体情况,在《十七帖》中的几通书札中便一览无余,其中《胡桃帖》(《十七帖》第27)就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帖中称,您给我寄来的信中言及此果味佳,请求得到种子,自己来种。之前您给我寄来的核桃树也成活了。我喜欢种植果树,如今闲住乡间,只以此事为主。您这么远给我寄种子来,是一种莫大的恩惠啊!关于美食的种子,在《来禽帖》(《十七帖》第26)中出现最多: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意为这四种种子,寄时最好以布袋包装,不然若密封在匣子里,则种下去不能发芽。在信中如此细心周到的安排,可见王羲之在乡间的果树种植活动绝非闲散无为。

在《十七帖》中,经笔者统计共出现具体美食名称的有3帖,分别是《旃罽帖》《胡桃帖》与《来禽帖》(《十七帖》第24、26、27),共涉及美食5种,都为干果和水果,其中核桃出现两次,且王羲之还种植核桃树,看来他必对此物有特别的喜好。

/苏黄与美酒/

苏轼是有名的美食家,在其“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宦海沉浮生涯中,天性乐观,走哪吃哪,不仅创造出流传至今的“东坡肉”等美食,而且流传有不少关于他和美食的佳话。同样,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在仕途、书法、诗词、美食、美酒方面,与其师有很多相近之处。

行书合卷《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中“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皆为酒名,所述事物同属一类,所以苏轼本人把这两赋合装到一起,并在《中山松醪赋》后跋曰:“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

在二赋中,苏轼都说明了两种酒的制作“秘方”。洞庭春色酒以黄柑为原料,而中山松醪酒的酿制关键在于松脂的运用:“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这样出来的酒,“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且“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他认为曾名扬天下的凉州葡萄酒是腐败变坏的葡萄做成的,不如中山松醪酒。

对这两种酒饮完后的效果,苏轼更是发挥文采所长,在文辞优美中富含着神奇的想象,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意境,让人对这两种酒顿生向往:

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揖,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苏轼先说明洞庭春色酒的药用疗效是驱散腰腿麻痹的顽疾,然后在醉梦中开始“故国神游”,看到了地上的鱼龙神鬼与天上的琼楼玉宇,又在瑟瑟松风中,想起了春秋范蠡,追忆着吴王夫差,叮嘱着美女西施……倏尔梦醒,苏轼完成了这段“梦游”之旅。

对于中山松醪酒的饮后效果,苏轼用了和洞庭春色酒相似的手法:

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

苏轼说,此酒每天都要畅饮几杯,此酒还有治疗风湿的作用,喝完后,可以不用拐杖自己站起来行走,也不用儿童给他按摩了。

“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二酒,经苏轼的笔下这么一“宣传”,的确令人神往,估计在当时就声名大噪,而苏轼自己也觉得有夸大的成分,最后在赋中称:“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庭坚行书《糟姜帖》是一篇关于美酒与下酒菜的纸本书札,札文曰: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轻渎不罪,庭坚顿首。

这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文字虽少,但提到了不少美食和美酒的名词。首先提到“糟姜”,这是用酒糟和生姜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美食,多做下酒菜,在宋代就已非常普遍,在南宋成为贡品,范成大《吴郡志·土贡》记载的土特产贡品有:“白墡、柑、橘、咸酸果子、海味、鱼肚、糟姜。”山东自古以来一直是产姜的重要地区之一,经与帖中出现的“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枣”比对,此糟姜亦应产自山东一带。宋人有诗《癸未至节以病晚起走笔戏书纪事排闷十首》,其中云“糟姜三盏酒,柏烛一瓯茶。”可见糟姜下酒,正可排解心中郁闷。糟姜味道如何,宋代梅尧臣在《答刘原甫寄糟姜》一诗中进行了一番夸赞。除了糟姜,还有美酒“雍酥”。酥,是指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所以酥酒应是古代的一种奶酒。同为宋代的米芾有一《真酥帖》,经查“真酥”为在古真州酿制的酥酒。“雍酥”便极有可能是在古雍州(今陕西省关中一带)酿制的酥酒了。此外,雍酥酒不但在此帖中出现,而且在山谷的另一首诗《谢景叔惠冬笋、雍酥、水梨三物》中也出现:

玉人怜我长蔬食,走送厨珍自不尝。秦牛肥腻酥胜雪,汉苑甘泉梨得霜。

此诗正好作为对《糟姜帖》写作背景与“雍酥”这个专有名词的解释说明:“秦牛肥腻酥胜雪”一句即说明“雍酥”是产自秦地(雍州)的牛所生产出来的,且颜色洁白如雪,由此推断这种酥酒在平时是固体状的,喝的时候还需加热化开。无独有偶,曾被苏轼品尝过的一种酥酒名为“东坡酥酒”,是苏轼在贬谪途中行经泗州(今安徽省东北部泗县一带)时品尝到的,苏轼饮完后有诗《泗州除夕雪中感章使君送酥酒》。依泗州民俗,此酒只在每年除夕夜子夜时分的新旧年交替时饮用,以除恶祛邪、壮骨强身。

苏黄师徒二人皆与酥酒有缘,尤其在黄庭坚《糟姜帖》这里,美食糟姜搭配美酒雍酥,的确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的平生快事。

/美意在何处/

美意,是指美好的情意,能给人带来心情愉悦的一种美感。一件优秀的艺术品,能给观者带来来自不同角度的很多美意,这就是艺术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纵观这些涉及美食与美酒的历代书法名帖,给观者以美的感受:

书法美。关于美食和美酒的书帖,由于流传至今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书札(或称尺牍),它们的书写时间较快,随手写成,故多行书和草书。相较书法家的其他“正式”作品,这种信札书法更显自由、洒脱,流露一位书法家的真性情。如唐代楷书大家柳公权的《尝瓜帖》,一改常见的笔锋犀利、严谨缜密的楷书面貌,变成了行草,书法线条圆润,章法布局舒朗,运笔速度迅疾,不仅给观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觉新鲜感,而且有股一下子把人从方正端严的唐楷中解脱出来的轻松感。黄庭坚的《糟姜帖》,是黄庭坚回复友人的便笺,随手而成,“从首行下笔处,便见笔墨自由舒展,至末尾更显随意,可谓心手双畅,臻入化境。”达到了其师苏轼所谓“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这就是在写书札时随性而为的效果。

味觉美。书帖中提到的美食和美酒,往往会有其味道、成分和功效的文字说明,这是读帖读到美食和美酒时特有的感官体验。《夏热帖》是现存世唯一一件杨凝式的草书作品,帖中提到的“酥蜜水”,有说法认为是由酥酪和蜂蜜混合而成的饮料,帖中称“夏热体履佳宜,长□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若□□□乳之供,酥似不如也。”虽文字简短且有残损,但依然能让人顿觉此水的清凉感和奶酪味。

神秘美。美食与美酒的做法与名称,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程,必然是一变再变的。那些曾经湮没在历史上的美食和美酒,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陌生且遥远,如统计表中所列的来禽、糟姜、雍酥酒,以及一些生僻字等,当时的人们在这些美食和美酒上鲜活的亲身体验早已不见踪影,唯有书帖中的字迹留给今人,散发着一种神秘的美。

文辞美。很多优秀的书法名帖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在于书法美,还在于文辞美,王羲之《兰亭序》本身就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美文。本文所论的书帖中,文体为赋的,则文辞优美,韵律和谐,极富美感,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以及黄庭坚的《苦笋赋》就是如此。

流传美。一件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书法名帖,要经手不知道多少收藏家与鉴赏家的保护与品读。当它们在我们今人面前展出时,那数次题跋后又重新装裱的痕迹与历代各路名家的印鉴,不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都传达出一种别样的美感。以怀素《苦笋帖》为例,文字仅两行14字,但上有大量的历代题跋和印鉴。在字幅前引首处有清代乾隆题签的“醉僧逸翰”四字,后有宋代米友仁、工部侍郎聂子述,明代项元汴,清代李佐贤、陆润庠等题识。另有宋代“宝庆改元(1225)九月九日重装,松题记”的重装记载。印鉴有“宣和”“政和”“绍兴”“欧阳玄印”“内府图书之印”“项子京家珍藏”“墨林山人”“仪周珍藏”“士奇之印”“皇十一子”“永瑆之印”“正谊书屋珍藏首书”“埼之印”以及乾隆诸印(如“乾”“神品”“御书”“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等。这些钤盖在原帖周围的累累题跋与斑斑印痕,散发着流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