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便秘不爱吃饭怎么办?看看源自800多年前的药方有多靠谱

文 / 丁香宝宝
2021-03-27 00:15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常烦恼:

孩子怎么又上火了?

孩子怎么又积食了?

孩子怎么又便秘了……

其实小朋友本身脾胃功能还未发育完善,加上现代孩子容易吃得多,但不是所有食物都能消化和吸收,这就容易造成孩子“积食入里化热”。除了调节好孩子的饮食作息外,不少家长朋友也会常备三公仔小儿七星茶

虽然大家都对小儿七星茶名称很熟悉,但是“七星”是指哪七味药、到底谁“发现”这个药方、这七味药方到底靠不靠谱、为什么说适合孩子服用等问题,家长朋友们不一定了解,今天就来揭开它的身世之谜吧~

01

天下父母心,小儿七星茶之

——“岳飞救子”传奇故事

现代三公仔小儿七星茶组成药方可以溯源宋朝岭南名医刘昉编著的《幼幼新书》。

据民间流传,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计划进攻淮南,宋高宗下令在家守母丧的大将岳飞前往救援。但在这紧急关头,岳飞家中幼儿刚好久病不“治”,已现数日“不思饮食”,“烦躁易惊”等症状,因此岳飞整日忧心忡忡。

好友刘昉得知后到处寻访,主动找到“山楂、稻芽、薏苡仁、钩藤、甘草、蝉蜕、淡竹叶”这七味药材配置成药方给岳飞幼子服用,病症很快得到解决。岳飞将军得以专心出征,从而有了后来著名的“郾城会战”。

后来,刘昉为岳飞将军鸣不平而被贬到岭南。回到家乡后,刘昉见百姓疾苦,感慨小儿生病不得正确医治,便潜心专研医术,与其后人共同编撰了《幼幼新书》。

此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更是中医历史上第一部育儿及儿科治疗的百科全书。刘昉因此被誉为“岭南儿科开山鼻祖”。而小儿七星茶药方也被记载于《幼幼新书》,流传至今。

02

历代名医点赞七星茶,

小儿七星茶走进千万百姓家

经过百年来医学界研究和家庭实际应用的验证,小儿七星茶药性温和,而且配料对症下药,能有效缓解孩子因“脾常不足”导致的小儿消化不良、食积上火、大便干结、小便尿黄、不爱吃饭的问题。

岭南名医梁剑波(1920-2003)编著的《公众诊所》就曾高度评价“儿科药赞七星茶”“药虽七味,效果优良,诚为良方”等。

现代人在传承中医药精华中,守正创新。在古代服药大多要熬成药汤,对于小孩来说不免难以适应。

到了现代,王老吉三公仔在继承古方配料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打造出颗粒型,更改良口感,从“良药苦口”到“味甘顺滑”,妈妈们再也不用忧心怎么“哄骗”自己宝宝吃药的问题了。

除了服用方式和口感外,还研发了中药基因技术、指纹图谱专利技术等,避免了原始药材熬法可能导致药性不稳定等问题,更保证其对孩子身体的安全性,让家长们更放心。

王老吉三公仔对小儿七星茶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得到了药典博物馆的“古方传承”的授牌,也获得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教授等专家的认可。

03

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减少孩子“积食入里化热”

当然,服用药物是在出现病症后的治疗手段,对家长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减少孩子生病的可能。

其实,中国古代医学家们也曾提及:

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

父母不知,纵其所欲,如甜腻粑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疾。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简而言之,就是说父母少溺爱,不要太过“保护主义“,爱子需合理适度,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呢?

建议要记住三大要点: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好、规律三餐少吃零食、多吃适合年龄段的主食。

另外也要注意,根据孩子的不同身体情况,调节喂食习惯:

当孩子健康时——

早中晚三餐规律进食,吃好吃饱

晚餐后尽量不再进食

1周岁后临睡前最少1小时以及夜间不再进食

当孩子身体不适时——

总量比没生病时吃得少些:如奶减少

饮食清淡易消化些:如辅食添加减少

不喝补益汤水,病初好转时不着急增加营养

小儿七星茶流传至今,始终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各位爸爸妈妈们了解了小儿七星茶的历史,是不是对中国传统育儿和儿科的优秀智慧更好奇了呢?

目前,三公仔启动“爱子有方-传承古方传承爱”公益项目,将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的社区和药店,开展育儿科普活动,包括“小儿七星拳”抖音活动挑战赛宋代诗词大会等活动,汇聚古今中外育儿智慧,助力爸爸妈妈们一起科学育儿,爱子有方,欢迎大家关注活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