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Ⅱ期,中医将虫卵放入药方,6年后尿蛋白仍为阴性

文 / 吃吃更健康
2021-03-27 00:14

24小时尿蛋白定量6.1g,肾穿刺结果为膜性肾病Ⅱ期

廖先生已经53岁高龄,2013年1月廖先生因双下肢及眼睑水肿,到医院检查,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6.1g,肾穿刺结果为膜性肾病Ⅱ期。

当时服用泼尼松60mg/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水肿好转,但尿蛋白未见减少。此后经常反复水肿。

求治于中医,中医拟定药方,将虫卵放进了药方中!

同年7月22日,廖先生因尿蛋白增多而来京求治莫主任,来诊时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4g,血浆白蛋白25g/L,当时仍续服泼尼松20mg/日。

廖先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双下肢中度水肿,乏力怕冷,尿中泡沫多,自述夜尿3~4次。廖先生舌象:苔薄白,脉沉滑。因为廖先生脾肾两虚,血瘀水停症状明显。所以补益脾肾,活血利水是他的主要治疗办法。

莫主任拟定药方,选用中药党参、获苓、炙黄芪、炒白术、芡实、丹参、当归、桑螵蛸、川芎等多种中药进行辩证加减治疗。

,大刀螂、小刀螂的卵,具有益精气、固肾、治虚损、遗浊的功效。

桑螵蛸的功效为补肾固精。《本草分经》曰,本品能“益精气、固肾、治虚损、遗浊。

莫主任常在治疗蛋白尿的方剂中选用桑螵蛸,为患者补肾涩精。桑螵蛸,为螳螂科大刀螂属动物大刀螂、小刀螂的卵。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

10月21日复诊,患者自述激素已自行撤停,廖先生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g,血浆白蛋白33g/L。停用激素后水肿未复发,但廖先生感觉仍有轻度乏力,尿中泡沫减少,夜尿1~2次,继续以上方进行治疗。

2014年2月复诊查,廖先生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g,血浆白蛋白47g/L。主要症状是腹泻乏力,夜尿正常,但夜眠较差,莫主任考虑后改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太子参、茯苓、芡实等多种中药进行辩证治疗6个月。

同年8月廖先生复查尿蛋白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血肌酐61umol/L。随访至今6年多,廖先生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复发。

1.延长或阻止膜性肾病的复发:在膜性肾病患者的病情部分缓解阶段时,这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促使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可明显延长膜性肾病的复发时间,甚至阻止病情复发。

2、防治膜性肾病多药耐药:膜性肾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耐药现象。而中医药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点,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预防膜性肾病的相关并发症:在膜性肾病治疗期间,患者的身体虚弱,由于大量药物对患者身体侵蚀,导致患者很容易发生膜性肾病的并发症,而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给予清热、解毒等良好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