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崑:中医研究蜚声海外,中西结合治疗疑难杂症
相对西医和中医来言,中西医结合成为一个正在探索的领域,自去年新冠疫情以来,中医治疗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深得认可。过去几十年,国内外不少专家教授深耕于此,为世界医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在自己的中医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刘宝崑就是其中的一位。
刘宝崑,1952年5月出生于北京,满族清朝宫廷派御医传人,中西医比较医学专家、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骨伤科专家。特殊的从业经历,传统中医的传承,通过中西医的融合、中西医全科医疗、教学、科学等研究,为各种疑难杂症治疗带来了福音。
御医传人,传承中医精华
刘宝崑教授作为宫廷派御医传人祖先是伊桑阿,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人,受蒙医影响以正骨起家,满蒙一家血脉相连。入关后进入皇家太医院任职,创建了宫廷派正骨术,并开设学堂,传授弟子多人。据悉,北京骨科名医、北京中医学院骨科主任刘寿山老师的师爷,北京护国寺中医宫廷正骨术的中医都是这一派的继承者。
作为御医传人,刘宝崑传承着中医的精华,其中,《九龙回丹术》、《气功按摩术》、《宫廷派骨科要略一书》、《气功针灸术》以及宫廷派骨科部分秘方均由他传承编著。
据介绍,在北京中医学院工作时,刘宝崑还受到多名老师指导,如王永炎、赵绍琴、刘渡舟、王雪苔等,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期间举办专家专题讲座。同时在国家体育总局担任医务监督和主治医生期间,其精湛医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另外,他还曾代表中国参加了日本筑波国际科学博览会并获金奖,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为了追求卓越的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中医治疗能力,并将中医在全世界发扬光大,服务更多患者,1988年9月,刘宝崑毅然前往日本医科大学深造,攻读病理学博士课程。在之后的10年时间内,除了学习之外,刘宝崑先后担任研究员、教授、院长,并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莫斯科大学、东京大学等从事中医教学及研究。
更值得注意的是,1991年,他首次研究推出《中西医比较医学》的课程,得到高校认可,并在海外各地巡回授课,成为将中医推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受到业界瞩目。1993年,他研发了《中国特种针法》,并在日本获得“特别讲师”荣誉称号。
1998年10月,刘宝崑又被邀请担任WHO美国临床中心主任。2004年8月,刘宝崑以个人名义在美国成立了医院,并同时开展对世界疑难杂症的研究。
过去二十多年,随着中医的日益重视,刘宝崑通过提出中西医比较医学的思想治疗疑难杂症的教育理念、综合治疗、以效果为主、学历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在海内外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生。
中西结合,治疗疑难杂症
据了解,宫廷派中医往往以骨科,气功,老年医学为擅长,多年从医,刘宝崑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解决了无数患者的疑难杂症,形成自己系统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实属难能可贵。
此前,一名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并骨转移,医生告知来日不多,病人十分痛苦,经朋友介绍找到刘宝崑进行治疗,刘宝崑教授运用纯中医的手段,包括中药、气功和药膳等综合治疗,三个月后明显好转,半年后基本痊愈。
据资料显示,许多颈椎病患者包括年轻的企业白领,出现脑供血不足、头晕、恶心、伴有呕吐等症状,通过治疗,大大改善。刘宝崑教授先用针灸选天宗,大椎,风池,肩井等穴,让气血运行,然后用气功按摩的手法疏解颈椎关节,逐渐解除黏连部位,用宫廷正骨术手法进行复位。最后,用宫廷派骨科秘方研制的中药,包括内服和外用,综合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
刘宝崑教授不但医术高超,还对中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世界上存在两大医疗体系,互有长短,“中医的实质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病人实际上最看重不是西医和中医,关键是看治疗效果。”
刘宝崑教授还表示,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对待病情复杂的患者都不可能治好的,而是通过中医、西医结合治疗以疗效为目标,运用的多种治疗手段,包括结合针灸、按摩、气功、拔罐、中药等全面治疗,改善症状,重返社会,恢复正常。
解除病痛,疗效才是最大的安慰
“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一直以来,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刘宝崑教授在行医的实践中,常常无私奉献,提携后人,多次以讲座的形式,以公益活动形式,普及中医知识,精于御医钻研,弘扬中医精神 传承中医文化,甚至无私为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有很多患已然成为自己的好朋友。不久,刘宝崑中医工作室也将在上海亮相,厚积薄发的国医专家,一定会给患者带来治疗与康复希望。
刘宝崑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去日本进修深造西医病理学,一方面是加强对于西医的了解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让西医服务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创新诊疗手段,为更多患者解除痛苦,造福的疑难杂症患者。
正是因为有了刘宝崑医生这样一大批中医医生长期的坚守与执著研究,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疗效良好,在抗疫中 “大显身手”,直到最好的结果。由此,我们看到一个集中西医治疗于一体,多元化、综合性的中医大健康大预防产业正在形成,中医前辈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与中医振兴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