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展播 | 知产千千结,看上海徐汇法院的“调解新药方”

这些身处法院
却没有穿制服的年轻人是谁?
又在忙碌些什么?
事情还要从2018年的夏天说起
2018年7月,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行政案件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集中管辖的公告》,徐汇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以下简称“知产庭”)集中管辖的范围在原有徐汇、松江、金山3个区的基础上,新增了长宁、闵行、奉贤3个区,共管辖6个区的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应集中管辖范围的调整,上海各法院之间的人员也进行了流转。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的原知产庭进行拆解,主要人员来到徐汇法院,三家法院的知产人共同组成了一个目前拥有21名法官的大家庭。▲ 上海徐汇法院知产庭副庭长王贞就一起商标权侵权纠纷指导一位调解助理。(摄影:何忠婷)
从闵行法院过来的知产庭副庭长王贞解释了知产案件井喷的原因,主要是近两年新的电商平台涌现,加之知产权利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及平台早期入驻商家良莠不齐等因素,导致系列纠纷层出不穷。
王贞说:“就拿今年来说,每个月新收的知产案件都在1000件以上,分到我们庭21个法官手上,真可谓忙得‘飞起’。”
考虑到知产案件
双方当事人矛盾相对缓和
调解成功率高的特点
徐汇法院从2019年开始
探索有效开展知产案件多元解纷的途径
事实上,作为上海法院首批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之一,徐汇法院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缓解人案矛盾、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探索。
2018年前后
徐汇法院加快推进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工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分解诉讼辅助事务,形成了以包括调解员、送达员、协执员和志愿者等在内的“八员一者”为主体的社会化诉讼辅助人员队伍,充分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为审判工作减负增效。
同时,多年来徐汇法院在多元纠纷化解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9年
徐汇法院成立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并于2018年升级为“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徐汇法院的社区法官们长期深入社区园区一线,积极开展基层巡回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继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许斌,徐汇法院立案庭庭长,也是“八员一者”审判辅助事务社会化集中管理模式的早期倡议者之一。在与知产庭的讨论会上,许斌就向院党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知产调解领域也可以借鉴“八员一者”模式和徐汇法院多年来积累的多元纠纷化解经验,引入知产专业调解员为知产审判工作减负。
2019年3月
徐汇法院依托特邀调解工作机制,首次引入知产调解专业人员。
2020年4月
徐汇法院借助“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建设推进时机,进一步充实人员,将原有的调解队伍从1组2人扩充至5组10人,每组均由“1名调解员+1名调解助理”组成,规模化的知产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初现雏形。
▲ 知产调解团队负责人王临宇。(摄影:何忠婷)
知产调解团队负责人王临宇介绍,原来,这是知产调解团队的流水线和每日的“KPI”。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在团队内部的流程设计上费了不少心思。借鉴工业化流水线作业模式,根据调解工作目标设计工作流程,并将人员能力匹配相应模块,各小组承担“流水线”上的不同职责,实现规模化、批量化、专业化的案件调解模式。▲ 徐汇法院501办公室内,知产调解团队在紧张地工作中。(摄影:何忠婷)
在接到委托调解的知产案件后,收案专员先将案件基本信息等进行登记并录入调解团队专用的智调调解系统,然后分流给各组的调解助理,开展联系当事人、了解双方初步意向等工作。随后通过系统分析证据材料、当事人态度、纠纷类别等,对案件进行分级,根据案件级别匹配相应调解员,案件正式进入调解阶段。最后,另有专人负责后续案卷的移送工作,并附上包括前期争议焦点、双方调解方案等信息的调解情况反馈表。这样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无疑让案件管理更加井井有条,各环节衔接也更顺畅。
为了帮助这支10人的团队更快地成长,徐汇法院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对他们给予了大力支持。立案庭将知产调解团队纳入“八员一者”模式,在既往经验的基础上负责团队的人员管理。
“除了严格审查资质合法性和履职中立性外,我们主要负责对驻院人员的日常管理与考核。”许斌回忆,“4月份以来,立案庭先后就保密审查、规章条例、设备使用等事务性工作对调解团队展开了5次培训。”知产庭则更加注重业务能力,通过集中培训将调解要点、笔录制作、对接流程等要求传达给调解团队,同时安排法官不定期进行指导、答疑和沟通。▲知产调解团队的成员们正在讨论案件。(摄影:张硕洋)
调解员卢宗菊在进驻徐汇法院前,曾有过两年多电商平台法务工作经验。4月以来,她经手的案件中有近一半都是涉某电商平台的知产纠纷。“这类案件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店家普遍认为自己只是进货销售,不觉得自己侵权了,二是原被告在赔偿金额的心理预期上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卢宗菊介绍,“为此,我精心研究了徐汇法院此前类似案件的审理结果,并请教了知产庭多位法官,通过他们的不吝指导与翻看卷宗,我逐渐了解了他们的裁判思路,再用类案结果和法官经验去进行普法释法,效果就比较好,最终实现原被告达成和解,案结事了。”▲ 在徐汇法院的调解室中,调解员卢宗菊向当事人解释知产相关法律规定。(摄影:何忠婷)
除了在法官的帮助下不断积累调解经验外知产调解团队也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案件办理调解助理王倩笑着说:
“许多案件的原告方提供的被告电话和地址都是有问题的,经常碰到打出去是空号或并非本人的情况。通过系统,可以直接找到有效的联络渠道,迅速找到当事人。现在,我们团队的实际触达率在90%以上,为后续的调解工作打开了通道。”
在多方助力下这支知产调解团队快速成长起来自4月以来,他们月均收到的委托调解案件超过500件,最终调解成功案件超过200件,剔除当事人拒绝调解、失联等情况,团队整体调撤率接近60%。
据悉,徐汇法院是上海法院系统为数不多引入知产调解专业团队的法院之一,无论是从调解数据还是干警口碑来看,都可以说徐汇法院此次对知产纠纷多元化解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徐汇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曹洁表示:“下一步,徐汇法院将继续在知产案件多元化解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智慧法院成果,探索将特邀调解员纳入上海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运用在线调解、微信调解等方式,助推知产调解提质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