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有约】春季养生“偏方”,请收好

文 / 老年日报
2020-04-16 08:05

新冠疫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我们将长期追求并养成的。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王兵接受本报专访,依据《黄帝内经》上古圣人经验,从起居调节、形体锻炼、饮食有节、精神调畅四方面,给我们开出了春季养生“偏方”。

古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而今人虽然不能做得如古人那样,但也应尽量使我们的生活作息有规律,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法于阴阳”,如以春季为例,宜晚睡早起,但不宜晚于23时入睡。晨起多梳头,穿着宽松的衣服,女性尤其要避免穿着紧身衣,睡前温水洗脚。随气温冷暖增减衣着,不可过早脱去棉衣,老年人注意背部保暖,以防感受外邪发病。

顺应四时阴阳之变化基础上可配合相应的锻炼,如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简单说来,春季宜在早晨外出于庭院、公园内散步或慢跑,或打拳练功、做做龙医健脊操都是不错的选择,以此促使机体阳气生发。有条件的可适当外出郊游,尤其疫情尚未过去,在明媚的春光里做做运动,非常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避免抑郁焦虑症的发生。

调整好我们的饮食,做到节律规整、五味调和、寒温适度、饥饱适宜至为关键。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记载的“食饮有节”“谨和五味,方能长有天命”的道理。所以在饮食方面,首先要宜顺应时令,以促进人体生发之气,可多食一些芽菜,如绿豆芽、黄豆芽等,还可以采食或购买一些婆婆丁、苦菊、小根蒜(薤白)等野菜,一方面可缓解春季上火症状,一方面亦可促进阳气生发。

由于此次疫情初期多为寒湿所致,定性为寒湿疫,而春天又是人体阳气初生之时,极易受到戕伐,所以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忌寒凉饮食,如凉啤酒、冰激凌等,海鲜也尽量少食,也不要抢食一些早熟、催熟瓜果。

其次,饮食要在种类丰富均衡的基础上,控制好摄入量。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本来就运动少、肠胃负担重,加之时间充裕,可以说“全民成大厨”,因此容易出现食积、便秘等情况,继而可导致血糖、血脂、血压等健康指标的异常改变,可能招致病邪侵袭,甚至引邪入里。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情感、情绪的困扰越来越多,尤其是此次疫情使很多人处于紧张、甚至恐慌的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就开出了很多精神养生的良方,比如“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等。这要求我们要在正确认识、科学防控的同时,心理上不要过度恐慌。此时正值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肝气条畅之际,应顺养生气,宜振奋精神,舒畅情志,时常唱歌、春游等,使情志畅达,切忌情志沉闷忧郁。

以上养生原则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黄帝内经》强调“道贵常存”,就是说养生之道贵在日常实行,长期坚持。药王孙思邈则要求人们把养生措施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做到“习以成性”。因此养生应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受益。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王兵,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理事。

责任编辑:范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