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自救12条”有望助力中医迎来更健康的蓬勃发展
面临广泛质疑的同时还面临特殊群体的恶意抹黑,中医的发展无疑有着重重障碍。我们都知道,改变他人思维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所以中医要想有更好的发展,不妨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先本人提出“中医自救12条”供中医界参考,以期通过自我改进、自我学习、自我证明等措施,让广大群众对中医的接受度更高、让中医药诊疗和中医文化得到更良性的发展。
第一条 尽快采取行业净化措施
不可否认,中医的整体声誉在下降,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不法保健品、不规范推拿理疗店打着“中医”的名号,却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少部分中医从业者,被一些不法机构洗脑后利欲熏心,纯粹为了商业而失去了杏林仁心……
某机构借中医之名坑蒙拐骗被央视曝光
所以,要挽救中医的声誉,就要让中医免遭玷污!建议中医界商定“中医”二字使用范围、使用者资质、使用行业,尤其是争取能从法律层面维护中医的神圣,而对同业内部无操守者更应设定肃清条款。
第二条 摒弃仅祖传等狭隘观念
自古以来,中医就存有很多散落民间的偏方,这些偏方以现有的科学可能无法进行合理解释,但无数人却因此而被挽回生命。遗憾的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陈旧理念,让这些偏方往往只能偏隅一方而不能光阳正大救助更多有需求的人。如果偏方持有者能够秉中医药大义、放弃家族内独有的私心,相信中医诊疗优势会更加灿烂。
第三条 门派系之间加强抱团
什么是社会?社会就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总和!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以西医为例吧,同样的疾病,内科和外科意见也经常相左。哪怕同是一个学科,南派和北派也会有分歧。暂不论中医是八大门派还是九大门派,门派之争是无需回避的事实。但在如今面临西医支持者不断增多、中医黑日渐嚣张的现状时,不管是什么门派、什么恩怨,在挽救中医这个大业面前,都是可以忽略的小利。而唯有抱团,方能合力聚势。
第四条 优化中草药方剂管理
草药、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手段中,中草药(含颗粒中成药)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工作节奏快,现在几乎很难有中医会自己采药,草药供给已经完全商业化、市场化,如此则难免出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情况出现。另外,由于生态环境和营养摄入的变化,即使是同产地、同等要求的草药,如今和30年前,效果也会有不同。所以要提升治疗效果,不仅面要严格规范草药进货渠道,还需要考虑传统疗方的因时而变。
第五条 严格遵循非信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重财轻身、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形赢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是古代的中医“六不治”原则,如今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西医的更大市场占有,有些客观情况和医学伦理与历史时期相比已经发生很多变化,所以没必要教条化照抄。西医会强调患者依从性,中医更应强调医患互信,因为没有信任为前提,再好的治疗方案都会大打折扣,所以不相信中医者,没必要也不应该施以中医治疗。
第六条 以和为贵不抨击西医
虽然有些西医从业者甚至是专家、大咖,对中医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对西医的整个科学体系接受度更高,西医在疾病精准诊断、母婴安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与发展速度,也是中医所无法企及的。同是为了患者,何必直面相争、互相否定、同室操戈?所以建议少部分中医人士,请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自己感受到被否定的痛,那就没必要通过否定、抨击而痛及他人。
第七条 敢于接受对照试验挑战
以科学为幌子进行攻击的中医黑们最大的撒手锏是:怎么证明是中医治好的、有对照实验数据吗?按理,全国那么多三级规模的中医院,治愈案例是不计其数的,但却罕见有专家挺身而出接受挑战。其实,对照实验并不难,据我了解,有的门派对于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也有信心,那么由全国中医界赞助、广泛邀请媒体召开挑战发布会,任由西医医院提供几十名服药的糖尿病患者,实验之前检测空腹血糖,随机编组后,在第三方监督下,只要中医实验组一个月内让该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下降并可维持一段时间,则充分证明中医的疗效,尤其是如果有多家媒体见证参与,定可改变被中医黑们以科学之名误导的群体对中医的观点。
第八条 改变诊疗服务现状
与西医依靠检验、影像、放射等化学试剂、设备的诊断不同,传统的中医诊断手段离不开中医师的望、闻、问、切,这也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了解的中医诊断手段。但三甲中医院知名中医专家的实际诊疗服务现状却是:流水线操作,平均3-5分钟左右完成一个患者的开方,甚至半天要看上百号门诊!不可否认三甲知名中医专家门诊时面临人满为患的难题,但这样的流水线诊疗,且不论其药方的效果如何,直接感受方面就会让很多人失去对中医的信任!所以,要提升大众对中医的信任度,必须要改变这个服务现状,起码保证每个患者的门诊服务时间不少于10分钟。
第九条 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模式
在医疗从业者面前,患者的生命健康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虽然中医、西医相互之间有嫌隙,但为了维护患者利益和职业尊严,双方应不计前嫌、携手共进。毋庸置疑西医的科技领先与精准诊断,也不可否认中医的治本思维与慢性病优势。细节方面的互补则更多,例如西医的放射影像对于中医治疗效果评估可提供可视化的依据,而中医的针灸、推拿也可以加快手术患者的康复。虽然中西医结合已经实施很多年,但很多医院的结合依然是各自为体系的,没有真正实现理念的互融互通。如何更好结合,建议中医界主动借鉴学习西医对肿瘤患者的MDT模式。
第十条 多对外公开进展与成果
作为中华瑰宝之一,中医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表现得更为齐全。谈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儒家思想,不可否认儒家思想对坚强中华民族性格、维护公序良俗的积极意义,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却是值得争议的。不巧的是,中医对于中庸之道传承得更为彻底,也自然把积极与消极的都传承了。所以,中医界主流处世哲学是:低调、不张扬、谦和。这种哲学用于人际交往自然是该被赞赏的。但自从鸦片战争后西医在晚清开始盛行时,已经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中西医之战”,面对战争而不是人际时,中庸之道只会让己方节节败退!当今中国“中西医之战”本质上已经不存在,但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面临不断增多的质疑与挑衅,中医界必须改变低调的风格,强化临床进展与成果的宣传,方有助于赢得更多信任。
第十一条 改进中医资质评定机制
中国古郎中视“治病救人”为己任,所以中医师们注重的始终是临床,通俗的讲就是疗效。但中国现行的中医师职称评定机制,几乎是照搬在西医领域多个国家成功验证的模式。西医强调临床与科研并重,所以对于从业者学历、知识结构、科研成果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西医的确也合理。但中医呢?不仅更注重临床,更有祖传、派系等陋习,所以照搬西医资质考评模式会广泛出现不公平情况,例如:一个祖传多少代救了很多人的一个优秀中医,却在资质考试中败给一个中医学院毕业才数年针灸时手都会发抖的大学生!可以说,中医的沉没,与近几十年中医资质评定的机械化照抄不无关系!我认为,唯有回归以临床为重的评定机制,才利于中医的发展!
第十二条 主动学习拥抱移动诊疗时代
小学在读,大学在悟!从管理学、哲学角度,这个说法很有科学性、合理性。中医界对于学习也倡导“悟”。这个理念在10年前也没问题。但如今是什么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强调患者体验感的时代,更是强调医患互动的时代。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在如今已经沉没,传统纯线下挂号、诊疗服务的也面临互联网医院的冲击。可以说,如今如果脱离互联网谈发展,基本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中医界可以继续悟理论体系,但必须主动学习,主动拥抱移动诊疗时代,不仅要学习更重医患互动的APP,更要摸索研究新时代下的诊疗服务模式创新。
希望上述12条建议,对促进中医良性发展、提升群众对中医的认可度能有所帮助,更希望中医对降低国家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全民健康状况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