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中国冷背药材清源图鉴》
关注中国中药杂志, 以独特视角解构中医药2012年12月在彭华胜教授的同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院长刘耀武的陪同下考察亳州药材市场时,三义堂冷背药材交易中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据介绍该中心常年经营的冷背药材品种达千种以上,门市购销人员络绎不绝成交不断,丝毫看不出冷背药材被冷落的景象。但细究其品种来源,经营者除知其中文名称外其他概无所知,甚至对产地秘而不宣,给人一种神密的印象。故而萌生出搞清这些冷背药材基原的愿望与想法。适逢彭华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余学习中药材品种本草考证理论与方法,遂鼓励他以此为基础,搜集整理药材市场上的各种冷背药材,对其进行基原鉴定及相应的本草考证工作。经过长达6年的不懈努力,这本《中国冷背药材清源图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终于问世了,这完全一部填补空白之作,实在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冷背药材是相对常用中药材而言。冷背药材品种繁多、交易量小,多为民间单方、验方习用;常用中药材品种大宗、交易量大,为医药工作者普遍习用。以亳州市场为例,冷背药材经营的品种达2000种以上,而常用中药材仅约400~500味。近年来,民间单方、验方和偏方备受中医临床青睐,冷背药材的需求相应呈现增加的趋势。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等各大药材市场均涌现出很多专门经营冷背药材的公司、商铺;随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冷背药材也备受大众消费群体的关注,但有关冷背药材的研究与市场管理却未跟上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经过《中药材手册》《中药志》《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中国药典》等系统整理与规范,常用中药材的名实混乱现象基本得到澄清,但冷背药材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别名多样,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市场上以讹传讹、名实混乱现象尤为突出,亟待澄清。《中国冷背药材清源图鉴》正是基于当前冷背药材的现状,实地调查全国多家中药材交易市场:如亳州、安国、哈尔滨三棵树、香港高升街、广州清平和成都荷花池等,收集了众多冷背药材样品,有的则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野外采集标本,在本草考证的基础上,对冷背药材进行正本清源及性状鉴定研究。纵观该书,我认为有3个特色:①本草考证,溯源品种历史。该书在“溯源”项下,对冷背药材开展了本草考证,简要叙述该品种的本草源流,为了解该品种的古代本草记载提供了依据。②紧扣市场,彰显时代气息。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品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如海底椰、金线莲、藤梨根、地下明珠、人参花、玫瑰茄、向天果等不胜枚举。在“别名”项下收录了2~5个药材市场常见别名,旨在厘清市场同物异名现象。③以图为鉴,图文互应要点。根据市场上冷背药材实际流通情况,在“药材性状”下简要介绍药材鉴别特征,并附有一至多张图片,并于图旁标注出鉴别要点。每幅图均带有比例尺,部分药材还进行了局部放大,重点突出。图片清晰自然、构图和谐。部分冷背药材如叶类、全草类等其药材在运输、贮藏过程中极易损坏,有的药材已无法完整地体现其鉴别特征,则通过补充原植物图以进一步表现出其鉴别要点。在此还应特别提及的是,以彭华胜为首的一支团队是一支脚踏实地的团队,是一支基本功扎实的团队,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勇于攀登的团队。药材基原的正本清源,不仅需要本草文献的功底,还需要扎实的药用植物分类学基础,同时还要有野外采集、制作标本等实际操作的本领以及风餐露宿克服艰苦条件的意志精神。6年多的工作经历及至本书的出版发行均证明这支由年轻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团队是可以信赖的队伍,实乃后生可畏。在此对他们深表敬意!目前全国的冷背药材有1500~2000种,但此书中仅整理了851种,仍有近半数冷背药材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不免为一可惜之处,也表明了冷背药材的整理研究并非易事。本书既可以作为今后冷背药材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也可以为冷背药材的流通、管理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引起更多医药学工作者对冷背药材及本草研究的关注,促进冷背药材的进一步发展,为本草学与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9.12.22 冬至日于北京
编辑 | 玲子
审核 |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