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独家养生秘方
南怀瑾
南怀瑾(1918-2012)于1918年出生于浙江,他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被人们尊称为“国学大师”“大居士”“哲学家”。南怀瑾以演讲作为其传道授业的主要形式,他在弘扬儒、释、道精神的同时,还毫不吝惜地把他的养生秘方拿出来与众人分享。
精神内敛
在1993年南禅七日讲座中,南怀瑾讲到自己读了几十年的书,武侠小说就看了十万多册,《大藏经》翻了很多遍,看电视剧都是看一口气七八个小时看完,眼睛却没有看坏。他说要让电影跑过来,而不是让自己的眼睛跑到电影里去。“把神回收看东西,不是把这个精神为外散跑出去了”。南怀瑾说这个道理是自己十七八岁从杭州城隍山的一个道士那里学来的,南怀瑾当年本来是要拜这个道士为师学习剑法,但被道士婉拒,不过这名道士吩咐给南怀瑾两件事。一是“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他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对你也没有好处”南怀瑾说这几句话他一辈子记住,“可是进一步还不只眼睛,他就是一个道法告诉你精神内敛。”道士讲的第二点是“我们的心脏只有拳头那么大,将来你出去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我看你先生前途很辛苦,责任很大。这个心只有这样大,什么事情不要装进来,痛苦也好,烦恼也好,得意也好,不要向里头装,我们心脏拳头那么大,装不了多少东西的,痛苦、烦恼、得意,统统丢出去,都丢出去,你就前途无量,后福无穷。”
青年南怀瑾
精神内敛,不仅对于保护眼睛有帮助,对整个人体的保健养生都很有好处。练太极拳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神宜内敛”主要是指精神要专注集中,不要涣散,同时亦有含蓄、不张扬的意思,与南怀瑾讲的“精神内敛”异曲同工。
中医理论中有“肾藏经”、“心藏神”的说法。肾藏精,狭义的“精”仅指生殖范畴而言,属于“先天之精”;广义的“精”还包括气血、津液,属于“后天之精”。无论先天还是后天,都藏于肾。肾精亏损中的阴虚会导致失眠多梦、盗汗、脱发、遗精等症状,阳虚则表现为手足冰凉,夜尿频多等症状。心藏神,心神负责维持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有“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的说法。“任”可以理解为“接受”,指的是通过“心”来完成接受外界事物并发生意识和思维活动,这也就是西医理论中经常提到的大脑功能。一个人的心神功能正常,就会精力充沛,思考敏捷,做事效率高。心神不宁则会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内敛,就是要保护好“精”和“神”,不轻易妄动。面对“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要定住精神,“以我为本”,不要轻易的“泄精”和“漏神”,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
南怀瑾书法
高效睡眠
南怀瑾在《宗镜录略讲》中曾说过:“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懒床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午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虽然未必人人都能掌握并利用南怀瑾先生提出的“子午觉”,但其中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理解、借鉴和学习的,那就是要把握正确的睡眠时间,在该睡觉的时候睡觉,绝不熬夜。不同的人对最佳睡眠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的观点大体上是一致的,入睡时间基本上在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起床时间在清晨五点到七点之间。
在中国文化学院教书的南怀瑾
俗话有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睡眠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忙碌了一整天,如果能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就能够及时补充体力,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因为人体在睡眠时体温、心率血压都明显下降,呼吸和内分泌减少,代谢率降低,因此能够使人恢复精力。相反,人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低下,很容易变得精神萎靡、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时感到眩晕、头痛,甚至会诱发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因为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损耗气血,进而伤及五脏。
道理大家都懂,可在现实中却常常做不到。有人喜欢熬夜工作、泡吧或者打游戏,然后第二天再睡一白天,从时间上看也睡足了八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对身体损害却非常之大。23点到次日1点通常被称之为“美容时间”,从经脉理论来讲,这一时段刚好循环到肝胆,如果这段时间不睡觉,肝脏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出现黑眼圈、眼袋等现象。熬夜的人容易感到疲劳,消除疲劳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吃夜宵。有的人熬到三四点钟睡觉,之前吃的东西留在在胃中,人体需要分泌胃液来进行消化,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当然,睡眠时间也不能过多,尤其早上不能睡懒觉,要及时起床。前一天的晚餐到次日早上七点左右基本上消化殆尽,这时应该及时吃早餐,不然会使胃肠发生饥饿性蠕动,久而久之会诱发胃肠疾病。午睡是补充体力的有效方式,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时间过长就会进入深度睡眠,而再醒来的时候会感到极度疲倦和不适,导致整个下午精神萎靡不振,学习工作效率低下。
饮食有道
南怀瑾对于饮食非常讲究,并从中总结出许多经验。
➤ 第一,南怀瑾主张夏天吃热的。
“如果学医的就要知道,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以养生之道来讲,修道的人不干这个事,夏天反而要喝热的,吃热的。……我们夏天觉得热,因为受大气的影响,身体体能的温度向外发散,表皮上感觉很热流汗,内部就寒了,这是养生的道理。”这一点我们在现实中应该都深有体会,在炎热的夏天吃冰棍是一件无比惬意的事情,但有的人却险些因此葬送性命。2017年7月网上曾有报导说浙江一男子为了消暑,在看电视的同时连续吃下54根冰棍,又喝了一些水,然后睡下。醒后,他腹痛难忍,后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至于夏天因贪凉吃冰棍、喝凉水导致胃肠痉挛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 第二,主张少食,尤其是晚餐。
南怀瑾曾引用道家“如要长生,腹内常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这句话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南怀瑾说“中国人有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中国人以农立国,讲究吃饭。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燃料、能量的饭量只有半碗,如果吃三碗,其余两碗半都浪费了。有许多消化不良的渣子,变成大便排泄出来,还有许多是供给了身体内的蛔虫、细菌等。中国人喜欢吃,肠胃都吃坏了,而很多病都是肠胃堵塞,中气不足所引发的,要少病就得使肠胃健康……老实说,除了特殊的天灾外,现在很少人是饿死的,多半是吃死的。”南怀瑾提出的这一观点,自有其道理,但我们不能盲目模仿。因为南怀瑾说过自己曾经有过二十八天不吃饭的体验,他说“饿是饿不死人的,但要懂得气功,使胃肠内的气充满。胃肠的功能就是不停地动呀动的,把吃进去的东西摩擦消化掉。东西消化完了,胃肠内是空的,它一样要蠕动,如果气不充满,胃摩擦破了就出血。”南怀瑾还讲到有位居士效仿他不吃饭,结果两个星期就住院了,胃切除了三分之一。南怀瑾对他说:“你真是跟自己开玩笑,这不是好玩的,那要有方法,你不懂方法,怎么可以乱搞?”虽然不会气功的我们不能像南怀瑾那样数日不食,但其中的精神值得我们揣摩和借鉴,比如少食多餐,减少肠胃负担,半个月或一个月选择一天不吃饭,清理一下肠胃等等。
南怀瑾在他的讲演和著作中还提到过很多养生、保健的秘方,比如将桂圆肉一颗、花椒六到七颗,连同艾绒一起捣烂,晚上睡觉之前取指甲大小的一部分放置在肚脐里,对肠胃病有很好疗效;蜷缩身体、收拢双脚、缩抱双手可以改善睡眠等等,在这里难以一一列举。南怀瑾大师的养生秘方有很多,我们如果能习得一二,定能受益匪浅。(寒食)
感恩您的关注:“佛缘课堂”微信公众平台,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讨人生哲理,分享生活智慧。内容涉及国学经典、香道文化、心灵禅语、佛道文化、家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