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病小偏方:补脾益气的中药

文 / 罗子荐
2019-11-26 00:48

黄芪

中益气

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能补一身之气,《汤液本草》谓其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现代医学认为,黄芪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保肝、强心、扩张血管、降压、降低血糖、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利尿等多种作用。中医里,黄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而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若将黄芪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补气效果更好。

主要功效

补中益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 。

适用病证

适用于治疗虚劳、中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病证。

食用提醒

黄芪有生黄芪、炙黄芪之分,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使用黄芪进补,为了安全起见,宜配方使用。

使用黄芪时,可将15~20克黄芪加水煎服。

使用黄芪时,宜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切忌一次性大量进补。

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黄芪熬膏服用,或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黄芪适合气虚的病人。气实者,肠胃有积滞者,火热证如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秘结者,不宜服用黄芪。阳盛阴虚,上焦热甚,痘疮血分热者禁用黄芪。

治脾胃病小偏方

将山药60克研粉备用;将黄芪30克煮汁300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天服用1~2次,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固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黄芪山药粥还有延缓衰老、强壮身体、强心、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作用。

黄芪羊肉煲

材料: 羊肉500克,当归、黄芪各15克。

调料: 老姜50克,料酒10克,盐各5克,基础猪骨高汤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

1. 羊肉洗净,切成大块,焯水捞出,用温水洗去浮沫;老姜洗净,用刀拍松;当归、黄芪洗净。

2. 锅内倒入适量基础猪骨高汤,放入料酒、老姜、当归、黄芪、羊肉块,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暖身。

黄芪红枣茶

材料: 黄芪10~15 克, 红枣20克,清水2~3 碗。

做法:

1. 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去核。

2. 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30 分钟。

3. 锅内加入清水, 放入红枣、黄芪,煮沸后转小火煮20 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 健脾益气,增强细胞生理代谢作用,降低血黏度及凝固性。黄芪补中益气,含有黄芪甙类和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在脑血管方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能改善血液微循环,可以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减轻中风缺血引起的损伤。

茯苓

利水渗湿之药

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颇佳。《神农本草经》中将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中医认为,脾虚及水湿互为因果,所以,无论脾虚还是水湿泛滥,都当首选茯苓,且效果极佳。茯苓与他药合用更显补脾化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主要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适用病证

茯苓治病范围相当广泛,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最佳。

食用提醒

可以到中药房买茯苓粉,自己制作茯苓食品。如蒸制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可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混匀一起蒸。

茯苓还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健脾延年的功效。

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茯苓;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茯苓。

茯苓煎时宜打碎成小块,便于有效成分煎出;食疗时宜研细末,有利于吸收。

茯苓很少单独使用,常和白术、人参、党参配在一起用。脾气虚或水湿重的人(湿重的人舌苔厚腻)可以自己做点茯苓粥,把10克茯苓、2克党参捣碎以后,放到米粥里一起熬。

治脾胃病小偏方

取茯苓、山药、松仁、芡实、莲心各等份,面粉适量。将茯苓、山药、松仁、芡实及莲心一起磨成粉末。在面粉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再调入此药粉,烙成薄饼。此饼可随意食用,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茯苓蜂蜜饮

{!-- PGC_COLUMN --}

材料: 茯苓3克,蜂蜜适量。

做法:

1. 将茯苓放入杯中,倒入沸水,盖上盖子闷泡约5分钟。

2. 待茶水温热后调入蜂蜜饮用。

功效: 健脾和胃、保证机体能量来源。

人参茯苓二米粥

材料: 小米、大米各50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人参3克。

做法:

1. 人参、茯苓、山药均洗净,焙干,研成细粉;小米、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大米用水浸泡30分钟。

2. 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清水烧开,放入小米、大米,加入人参粉、茯苓粉、山药粉,用小火炖至米烂成粥即可。

功效: 补虚益气、健脾养胃。

白术

安脾胃之神品

当你感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身疲乏力时,中医大夫可能会为你做出脾虚的诊断,开出的处方中常常包括白术这味中药。白术,又名山姜、山蓟、山精等,被历代医家奉为''安脾胃之神品''''除风湿之上药''''消痞积之要药''''健食消谷第一要药''。《医学启源》记载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主要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消痰止汗、安胎。

适用病证

大多数人都适合,尤其适合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疲乏无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黄疸湿痹、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自汗等患者。

食用提醒

白术煎服用量为6~12克。

生白术长于健脾通;炒白术善于燥湿;焦白术有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之功;土炒白术有健脾和胃、止泻止呕之功。

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应忌用白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巧用白术治疗一些小病。如胃酸过多、胃中嘈杂,可用炒白术配黄连治疗;如经常盗汗、虚汗,可用炒白术配黄芪治疗;如食欲不振、消化不好,可用炒白术配枳壳治疗;如因脾气虚而导致腹胀,可用炒白术配陈皮治疗;如小儿久泻,可用炒白术配法半夏止泻。

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气滞胀闷者忌服白术。

治脾胃病小偏方

白术500克、人参120克,均切片,用水浸一夜,小火煎3次,过滤,压榨残渣取汁,合并滤液,浓缩,加炼蜜和匀为膏。每次服2匙,用白开水送服。此方有益元气、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损等证。

茯苓白术茶

材料: 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

做法:

1. 将茯苓、黄芪、白术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以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煎煮20 分钟。

2. 滤取汤汁,温热饮用。

功效: 改善妊娠水肿。

参术健脾茶

材料: 党参、炒麦芽、陈皮、白术各9克。

做法:

1. 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上火煎煮约15分钟。

2. 滤取茶汤,温热饮用。

功效: 脾健胃,促进消化,调理肠胃功能。方中党参补中益气、和胃养血,与白术同用以补中健脾;炒麦芽健脾消食和中(炒麦芽与生麦芽功用不同,不能相互代用。生麦芽回乳消胀止痛,多用于断乳及治疗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陈皮理气健脾。此茶方主治脾虚运化不良、胃脘胀闷等证。

上一篇:

治脾胃病小偏方: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滋养通乳、活血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