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坚如铁,身心皆修炼:朱德元帅肩背不驼精力旺盛的长寿秘方

文 / 都市养老故事
2018-05-13 16:04

朱德

朱德元帅(1886-1976),戎马一生,南征北战却依然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晚年仍肩背不驼、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终得高寿90岁。朱德之所以如此高寿且身体健康,与其自身贯彻一生的养生之道有莫大关系,朱德的养生之道主要如下:

养身:注重锻炼、规律生活

朱德元帅生来体质便好,从小劳动,喜爱运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朱德传》有言:“他小的时候,脾气很倔强,干什么事情,一干就干到底。他从小喜欢锻炼身体,爱爬山、游泳,还翻杠架,所以身体一直很健壮。”据朱德女儿的回忆,朱德的爱好相当广泛,其中一大爱好便是锻炼身体。

年轻的朱德从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出任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体育教习兼庶务。后来朱德参加革命,开始了一段长期的军旅生涯,即便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朱德依然坚持锻炼身体,并积极参与策划、组织各项体育运动。如喜爱篮球的朱德在抗战时期组织了八路军第一个篮球队,朱德50岁时还打篮球。

1942年1月,朱德同洛甫、吴玉章等人一起筹建了“延安新体育学会”。同年9月,朱德还在延安发起组织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运动会。与此同时,朱德将体育锻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主张普及体育运动,借以增强军民的身体素质,锻炼军民坚强的意志,以更好的完成革命任务。

朱德一生重视体育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虽不能经常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但朱德仍坚持对身体进行锻炼,主要锻炼方法有散步、做操、游泳、爬山等,在此试举几项。

朱德

散步。朱德重视散步,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风,他都持之以恒的每天散步,即便不能室外散步朱德也会在室内走廊散步。散步时间可长可短,但朱德散步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以便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在暇余时间,朱德还会带上一本书散步,走一会累了,停下看一会书再继续走。朱德的女儿曾回忆:朱德的晚年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晚都会坚持散步,有时工作休息也要散步。

朱德散步一般走得较快,70多岁,还是大步流星,两臂大幅度摆动,甚是威严。朱德的散步还注意与大自然亲近,有时还与考察、参观、会友相结合,可谓一举多得。步入老年之后,朱德把办公室、卧室设在二楼,而在一楼吃饭。工作人员考虑他年事已高,如此设计不甚方便,便打算将他的办公室、卧室重新布置在一楼。朱德没有同意,并风趣的认为,楼上办公睡觉,楼下吃饭,上上下下,强迫锻炼。

朱德还喜爱爬山。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外地,朱德每个星期天、节假日或工作暇余时间总是要去爬山的。祖国众多的山脉都留下了朱德元帅的足迹,即便是到了晚年,朱德也还是坚持爬山。如1963年,77岁朱德与87岁徐特立等人登上叠彩山明月峰,二人还作诗唱和。

朱德诗云:“徐老老英雄,同上明月峰。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徐特立和道:“朱总更英雄,同行先登峰。拿云亭上望,漓水来春风。”福建的武夷山、广东的鼎湖山、昆明的西山、江西的井冈山、大茅山、北京的香山都留下了朱德足迹。

1954年朱德在北戴河。

1955年,朱德与外孙刘建在北戴河海滨。

1973年8月7日,朱德在北戴河。

游泳更是朱德元帅的爱好。朱德每年到北戴河,不管风多大,浪多大,他都要下海游泳,每天两次,有时下雨或者降温,大家劝其不要再下海游泳,朱德仍是坚持游泳。朱德的游泳习惯一直坚持到去世前。

1964年4月,朱德陪日本自民党顾问、国会议员松村谦三观赏兰花。

以上仅是朱德锻炼身体的部分运动,朱德锻炼身体有多种方式,他还根据自身状况自编了一套体操,早晚各做一次。从体育锻炼中也可看出朱德的锻炼比较有规律,朱德不仅锻炼身体如此,其日常生活也注重规律,这也是朱德的一种养身之道。如朱德一般都会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

在饮食方面,朱德合理膳食,荤素、粗细搭配,喜欢吃家常便饭,饮食以素食为主,早餐一般为一碗稀饭或一碗豆浆、一个馒头、一碟泡菜、一碟蔬莱,中晚餐一般为米饭或馒头,一荤两素,食不过量。朱德还喜食蔬菜和水果,不吸烟,不喝酒。

步入老年后朱德也患有糖尿病,但他在配合治疗糖尿病方面的态度积极,尤其在饮食控制方面毅力非常突出,有效地控制了糖尿病及可能的并发症。朱德还喜欢饮茶,1959年,朱德视察庐山植物园,品茶后即兴作诗《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养心:喜爱诗书、心胸豁达

朱德

养生须养心,书法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心之道,王阳明曾如此评价自己的书法:“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可见书法对于养心的作用。况且在写毛笔字的过程中,还需体呈正姿,双脚有根,双臂有动,双目凝神,这样还易使全身得到锻炼。

朱德喜爱书法,尤其进入晚年,这一爱好更加明显。朱德每天午饭后,都要练习书法半个小时以上,坚持多年。而且朱德对书法颇有造诣,幼年在私塾时,其书法就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后来学习碑学,临摹北碑。晚年朱德又学习黄庭坚的书法,遒劲且洒脱的笔锋,并注入了圆润元素,达到苍劲而浑厚的效果。

朱德的心胸与其喜爱书法不无关系,朱德常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生命在于运动,长期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写字就是一种辅助性的体力劳动,长期坚持下去,对延年益寿有好处。古人有诗云:“作字原凭体与心,挥毫焕气见精神,自强不息天行健,福寿同归百岁人。”这就道出了书法与长寿之间的辩证关系。书法既是一种养心之道,又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方式。

1923年,在德国哥廷根留学时的朱德。

除了书法,朱德还喜欢读书、写诗。朱德幼年时受到很好的启蒙教育,在其一生中都非常重视读书,朱德读书涉猎广泛,特别是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如《三国志》等,另外还读了诸多的进步书籍和实用图书。现如今,四川省南充市的南充二中(原为朱德读书的顺庆府新学堂)还留有“朱德读书室”,即是朱德喜爱读书的一个见证。

朱德书法

另外,朱德年幼时即学会了对对联,后来慢慢的又学会了写诗,对对联、写诗也成了朱德一生喜爱的雅兴。朱德与谢觉哉、吴玉章、林伯渠等人吟诗作对,一时成为党内外的佳话。朱德的诗常常是触景生情、即兴而作,如前文所述在叠彩山明月峰写徐老的诗,再如1957年写的《过五指山》,其中有言:“车过村落地,老少夹路迎。语言虽不通,笑貌传感情。”

即表达了朱德在视察海南时的所见所闻。而《赠友人》:“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正体现了朱德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朱德的诗多体现对人民、对祖国、对友人的情谊,也展现出朱德高尚的品格和精神。朱德不仅自己写诗,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写,并言:写诗就是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用诗的形式说出来、记下来。只有多写才能会写,才能写好。

养心讲求心胸宽广,心情平和、乐观大度。朱德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实践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艰险,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能做到稳如泰山,用豁达、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克服艰难险阻。例如,文化大革命中朱德被造反派贴大字报进行批斗,朱德看见大字报,说大字报上除了“朱德”二字,其他的都是胡造的,对此不屑一顾。

后来朱德一家被江青等人撵到广东,朱德等人在广东的遭遇形同软禁,朱德仍泰然处之,并以乐观的态度安慰夫人,称在此正好当作休息。朱德养心有方,性情豁达,积极乐观,自然而然便能健康长寿。

朱德和康克清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观看革命历史照片

朱德的养生之道,终其一生,注重锻炼身体,规律生活,同时喜爱诗书,兴趣广泛,心胸宽广。毛泽东曾赞誉朱德是“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朱德养身与养心同步进行,相互协调,其一生虽经历众多的磨难和曲折,但身体健康,终得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