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名老中医集萃七十五:江西的中医营养食疗专家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未病科/名中医工作室 黎崇裕
蔡金波,男,1944年9月生,江西省临川市人。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大学本科毕业。现为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医院主任医师,江西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省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省中医儿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特邀编委。
蔡老擅长中医内科及中医儿科。对内科疑难杂症、脾胃病、肾病、男性病及儿科时疾、咳喘、疳积、汗症等诊疗颇有心得,研究中医营养食疗尤为潜心,力主药疗食养及中西医结合,在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沈仲圭、姜春华、干祖望、李克绍等前辈的指导扶持下,率先于1984年《山东中医杂志》第2期发表了《禽蛋疗法浅识》,并于1987年出版了《禽蛋疗法》一书。该书被荐参加全国第二届书展(北京)获好评,1989年由台湾度假出版社重新排印繁体字本。《江西中医药》杂志发表《应时新著〈禽蛋疗法〉》谓该书“博大、精深、实用”。《幼科糜粥谱》为国内第一本关于粥治小儿的专门著作,《江西中医药》发表的书评谓:“此书广采博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得,条理明沏,层次清楚,是本难得的用麋粥防治儿科疾病的好书”。《禽鸡食疗方500例》集鸡疗秘验方之大成,著名中医学家李克绍教授谓该书“简要精当,雅俗共赏”。《中国实用药蛋疗法》又再次将禽蛋疗法这一行之有效的传统疗法加以挖掘、发扬1993年1月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药粥育儿238方》在《幼科糜粥谱》的基础上更将《药粥疗法》发挥推广。他独立完成著作8种,已出5种,尚有《儿科醒校注》、《逸息居谭医》等欲出版。已发表专业论文32篇,中医科普文章90篇,8项医学科技成果9次获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糜粥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获全国农村中医药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禽蛋疗法》《幼科糜继谱》两书获省优秀论著奖。传略已入录《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中国当代著作家辞典》《中国医学专家》《中国科普作家辞典》等20余种传记书中。《中国中医药报》、《江西日报》、《赣东报》等多家报纸曾报道其业绩。1983年被授予抚州地区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被评为抚州地区科协系统优秀会员,1989年被省科普作协医学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科普作者。
附:蔡金波教授调气和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摘要】目的观察调气和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调气和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60例。结果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结论调气和脾消食散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蔡金波;中药治疗;调气和脾消食散;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厌食症是小儿时期极为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症,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临床特点。若厌食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则并发营养不良,进而导致抵抗力降低,容易罹患他病。因此医生、家长都对本病的治疗比较重视。家父蔡金波教授(1943.9—2008.2)用调气和脾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笔者自幼随家父侍诊,现整理先父的临床经验,以飨读者。
1 临床资料
病例全部来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在家就诊的患儿,共计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0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年,平均9.5月,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厌食”之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结核、寄生虫和佝偻病等慢性疾病因素。
2 治疗方法
自拟调气和脾消食散,药用陈皮10 g、爵床10 g、青皮5 g、炒麦芽5 g、苍术5 g、炙甘草5 g、鸡内金3 g、丁香2 g。长期便秘者加大黄3 g。共研末,每服5~10 g,每日2次,米饮或温开水送服,7 d为1个疗程。亦可以此剂量煎汁,每日1剂,分2次口服。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患儿食量在原基础上增加30 %~40 %。好转: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食量在原基础上增加10 %~30 %。无效:食量未见增加或食欲未见改善。
3.2 治疗结果
60例中,服药1个疗程,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 %。治愈46例中,3例因感冒或饮食不当复发,但再服本方1个疗程后好转,其余43例,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5岁,因厌食1年5月而于2005年9月12日就诊。患儿平素嗜食生冷及香燥性零食,3岁6月时开始厌食,拒食青菜,消瘦,口干喜冷饮,便结,心烦,任性易怒,面色少华,舌质红、苔光剥,平常易感冒,无肝、肾、结核及寄生虫等病史,曾服参苓白术散、资生丸等中药4月,未见好转而改用本方。药用陈皮10 g、丁香2 g、青皮5 g、鸡内金3 g、炒麦芽5 g、苍术5 g、爵床10 g、炙甘草5 g、大黄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周后食量每餐约增加30 g,诸症改善,守方继续服1周食欲明显增强,食量比服药前增加约75 g,口干消失,面色好转,再服2周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面色红润,体质量增加。
5 讨论
小儿厌食症,古代虽无论述,但医籍中提到的“厌食”“不思饮食”“不嗜食”等都与本病颇相类似。
小儿厌食一般认为系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失常所致,临证常按脾运失健,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辨证,治以和脾助运,养胃育阴,健脾益气。根据家父数十年的临床观察,辨证施治固然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专方专药效果亦不错,自拟调气和脾消食散即为其例。本方青皮、陈皮调气和脾,丁香温中和胃,鸡内金、炒麦芽消食化积,苍术、甘草补脾和胃,爵床又名疳积草、观音草、肝火草,为爵床科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爵床之全草,咸辛性寒,系江西广为流传治疳积验方之要药,对小儿厌食颇为有益。脾胃虚甚加太子参、白术以益气健脾;久泻者加肉豆蔻以涩肠止泻;长期便秘者加大黄以消食导滞、引热下行并通便。
先父认为,小儿“脾常不足”,但治疗关键不在补而在运。方中青皮、陈皮同用而未用党参、白术之类补益脾胃(仅在脾胃虚甚时使用)是本方处方之特色、取效之关键。
资料来自:1. http://baike.baidu.com/view/528359.htm
2.http://www.xinli110.com/yanshi/lllf/201108/24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