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了解】肠外营养的优选通路

文 / 一木乐
2021-03-17 18:36

对于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遭受了严重外伤、身患危重症、经历过大手术、正处于临终阶段等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来说,通过胃肠外营养途径来获得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足,增强患者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进患者康复。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并配合正确的日常维护,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也可以额降低使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享受优质医疗,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优质护理质量[1]。

而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前,选择一条合适的静脉通路则显得尤为重要。

适合的静脉通路是肠外营养支持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可选择的途径有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两种。其中,中心静脉导管还可以分成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和静脉输液港(PORT)3种形式[3]。

那么,在它们之中,哪条才是理想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呢?

玛小护查阅了大量文献,从中找到了两篇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综合比较了外周静脉、PICC和CVC三条肠外营养通路,我们一起去看看结果如何吧~

研究将90例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留置针、B组深静脉置管(CVC)、C组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4]:

结论为,从留置时间上比较,PICC组显著长于留置针组和CVC组;静脉炎发生例数PICC组显著少于留置针组,与CV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维护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显示[5]:

PICC在导管留置时间、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 CVC组,但导管的阻塞和意外拔管情况则劣于CVC组。

从两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PICC由于低穿刺风险和较少感染并发症,因此作为肠外营养通路具有较大优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中国老年患者营养专家共识中也推荐:较长时间(超过7d)肠外营养支持的老年患者首选PICC入径[3]。

当然,光有“利器”还不行,也需要有一套可以配得上的规范化维护流程,以减少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留置使用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J]. 2009.

[2]李磊, 李欣, 朱明炜. 肠外营养静脉输注途径的规范应用[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8, 026(002):115-118.

[3]Jun-Min Wei, Wei Chen, Ming-Wei Zhu,等. Guidelines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Geriatric Patients in China[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5, 24(2):336-346.

[4]石新艳, 赵春玲, 杨东霞,等. 肠外营养三种不同静脉输液途径效果比较[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017):2024-2027.

[5]谢黎,王莉,刘晓艳.PICC置管与CVC置管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5):2314-2315.

文章来自网络,如侵删

肠外营养,什么是肠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