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营养你get了吗?
众所周知,健康中国大环境连续出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号),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国办发〔2017〕60号)。
其中,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死亡率”成为这些国家文件中共同的硬核目标之一。
有证据显示,纯母乳喂养4个月,能使呼吸道感染风险下降72%,中耳炎风险下降23%,新生儿猝死综合症风险下降36%,一型糖尿病风险下降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风险下降20%;
此外,母乳喂养让婴儿的胃肠道变得更成熟,肠道微生态的建立更为优化,免疫稳态更快形成,使过敏性疾病风险降低;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心理和行为发育也更健康。
母乳由分娩妇女的乳腺分泌提供出生婴儿食用的液体,是婴儿6月龄前最适宜的营养来源。
母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液体,拥有多样化的组分——人类母乳最主要的成分86%是水。母乳中到底有多少成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母乳中占比最多的营养成分:
1. 碳水化合物 (乳糖和母乳寡聚糖2种,占母乳总量的7%)
2. 脂肪 (占4.2%)
3. 蛋白质(占1%)
这三大营养素也被称为宏量营养素,在婴儿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多重重要作用,共同完成为婴儿提供能量,构建婴儿机体组织和免疫系统建立完善等任务。
除了宏量营养素之外,母乳中还含有多种微量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帮助宝宝建立免疫机制,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这些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
微量营养素的含量会随着母亲在哺乳期的膳食摄入而改变,因此建议在哺乳期内食用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一个正常摄入丰富食物的母亲,其母乳所提供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量足够职称婴儿早期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
母乳除了含有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面营养外,初乳更是如同疫苗样,给新生命以全方位保护,这就是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很多,目前认知的只是一少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直接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如免疫细胞(干细胞),免疫球蛋白IgG、sIgA,乳铁蛋白,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在婴儿自身免疫应答尚未建立时直接参与免疫反应;
另外一部分物质是促进婴儿肠粘膜细胞成熟和肠道粘膜屏障尽快建立的物质,婴儿肠道屏障及其粘膜下伴随的淋巴组织是婴儿最大的免疫器官。
随着婴儿生长发育,免疫应答会加强,物质消化吸收会加强,婴儿能够更好的抵抗外来的微生物的侵袭,母乳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促进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并且坚持母乳喂养到至少2岁,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注生命早期一千天的营养,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文源《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