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案例 |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8例体会

文 / 康复快
2019-07-17 21:22

急性胰腺炎(AP)作为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其起病急,症状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经过更为凶险,总体病死率约为5%~10%。在传统的治疗中,多以禁食,胃肠减压及抑制胰腺分泌治疗为原则。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适时正确的高热能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度过病程,营养支持是治疗SAP的重要环节,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是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方式,及早实施EN已成普遍共识。回顾性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18例,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3月以来18例SAP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7~78岁,平均44岁。所有病例均有上腹部痛、腹胀、恶心等症状,血尿淀粉酶不同程度增高,经B超、CT等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手术2例,非手术治疗16例。住院治疗时间7~45 d,平均15 d。实施EN主要途径为经皮内镜空肠造口术、手术空肠造口术、经内镜或X线辅助下空肠置管术等。术组病例中,手术患者采用手术中空肠置管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不易移位。非手术患者采用经内镜空肠置管术,确定在treitz韧带下20~30cm左右。

营养时机:所有病例中,均在血流动力稳定,腹痛腹胀症状缓解,无腹腔内高压,胃肠功能初步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实施。

营养方法:采用营养液持续泵入法,外接恒温器。营养液输入实施阶段营养支持策略,大致分三个阶段:①先经营养管中24 h持续缓慢泵入糖盐水或生理盐水500 ml 1~2 d,随后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大量及浓度,糖盐水对肠道和胰液的刺激性小,可使休息的肠道适应容量的改变;②然后给予短肽和游离氨基酸为氮源的要素饮食,肠内营养与静脉营养共存。开始用肠内营养由半量或1/3量,若患者无不适,无腹胀腹痛逐渐加大浓度和量,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③肠内营养稳定后为全肠内营养输注全量,待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生化指标正常稳定及CT证实渗出吸收,胰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经口饮食。

并发症的处理: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腹胀、腹泻、呕吐,营养管滑脱。在营养过程中应注意灌注的浓度、速度、温度,浓度要从低到高,速度要从慢到快,温度要保持在38~41℃,定期X线复查,掌握营养管位置。其中某环节掌握不好都会造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同时要检测生化指标的改变,注意血脂和肝功能的变化。

二、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18例,营养时间14~30 d,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6例,经对症处理均能忍受。

三、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各种胰酶通过不同的途径相继提前在胰管内或腺泡内激活,对机体产生局部或全身的损害。SAP是一种可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以往一段很长的时间,许多临床医生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持胰腺休息的观点,保持肠道休息,治疗的关键必须是禁食,而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其理念依据是刺激胰腺将导致胰腺急性炎性反应的再次发生。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胰腺外分泌功能和肠源性感染的深入认识。TPN易产生胆汗郁积、代谢紊乱加剧、肠道细菌移位,增加胰腺感染、导管细菌感染及MODS的机会,而加重胰腺反应。EN更加符合生理,有效的供给机体能量,维护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

胰液的分泌受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机理调节,可分为头相、胃相及肠相。许多学者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当要素饮食进入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内,可以有效的避开头相、胃相、十二指肠相。只会引起胰腺分泌的轻度增加,而且主要是含酶量很低的水。ASP进行EN治疗的关键是如何掌握进行肠内营养的时机,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肠道缺血缺氧,肠壁充血水肿,肠功能紊乱,此时进行EN,反而会加重病情,而且患者有严重腹胀不适,难以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只有在病情得到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此时进行EN比较适宜。SAP患者肠内营养更接近生理,在降低肠源性感染等方面具有许多肠外营养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已被大家公认。而肠内营养的关键在于EN的选择时机,营养管的位置,营养液的选择,灌注的浓度、速度、温度、应用的时间的选择。早期、及时、正确的进行EN治疗,有助于降低SAP患者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