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干预路上,如何“扭转乾坤”?!

文 / 极养科教
2019-07-14 04:20
营养干预之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 鲁迅

干预方案 功亏一篑

小吴,从事临床营养工作3年。在最近的会诊中遇到了一位患者——大成。

大成今年44岁,发现高血糖的症状已经3年了,但一直没有明显的不适,所以从未采取过任何措施。直到不久前,大成发现破皮的伤口很长时间都没愈合,才到院治疗。入院的检查显示尿蛋白3+,空腹血糖17.5。内分泌科医生邀请小吴会诊,参与制定大成的治疗方案。

小吴调查后发现,大成是倒班工作,有喝啤酒习惯(每次5瓶左右),对糖尿病的认知非常粗浅。对此,小吴从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入手,在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血糖监测几方面为大成制订了详细的干预计划,并且在大成住院治疗期间对他进行了多次宣教。出院前,大成反复向小吴保证,在今后生活中会严格执行计划并做好记录。

正当小吴满怀希望等待大成好消息的时候,复查的结果却如兜头一瓢冷水——大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并没有明显好转。而在接下来的随访中小吴发现,出院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做好的血糖记录,大成除了最初的一周完整记录外,之后没哪天是完整的,而且越往后记录数量越少。看着大成的血糖记录,回想起大成出院前信誓旦旦的保证,小吴苦恼不已:患者的执行力怎么这么差呢?

无独有偶,在糖尿病专科诊所从事营养师工作的小戴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她管理的一位客户在应酬时因为大量饮酒造成低血糖而送医院急救。回想餐前还言之凿凿保证不喝酒的客户,转眼间就推杯换盏,自己三个多月不断跟踪指导的努力就此功亏一篑,小戴不禁发出了感慨:客户明知饮酒行为不好,为什么这么没有自控力呢?

经验之谈 走出困境

为获取满意的干预效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下面的场景:

  • 一方面,营养师为患者制订越来越全面详尽的干预方案,从饮食模式到生活方式,从运动计划到血糖监测,包罗万象。

  • 另一方面,营养师借助于APP、微信等手段强化对客户的行为管控,要求客户定时汇报,及时反馈,随时接受监督指导。

  • 在如此高强度的干涉下,患者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可一旦减少干涉的力度,效果也会随之而下降。难道,患者康复之路真的只有在营养师的“关照”下才能走好?

扭转乾坤

3 STEPS

本期,我们就来介绍下美国及加拿大注册营养师是如何进行营养诊疗的。

STEP 1 站稳营养师立场

“以客户为中心”

Elaine Sheng

营养师与患者的咨询是建立在尊重合作的基础上的。患者是Driver,因为他们最了解自己,所以在健康之路的方向选择上做出决定是他们的责任;营养师是GPS,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客观科学的信息,帮助客户到达健康彼岸。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