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文 / 你曾经为此疯狂
2019-03-13 14:01

一部当代都市人的“吃饭简史”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书名:《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吃些什么》

作者:刘汀

这是一部当代都市人的“吃饭简史”,在城市中漂泊、打拼的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小确幸就是如此:我们擦掉眼泪,捧起这本书,发掘并治愈内心的焦虑,在书中寻找可贵的温暖,相互依偎。

本书是作家刘汀的全新小说集,书中收入了六篇小说,每一篇都紧扣书名主题。在这些关于“吃什么”的故事中,有当代北京人的快乐和疲惫,有他们的希望、失望甚至 是绝望 ,也有潜在的救赎,它们紧紧地依附于这座都市的生活经验,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反光。全书的各篇小说之间,情节相互牵扯、交叉 ,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生活图景。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有关《人生最焦虑的就是吃些什么》

刘汀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吃什么,如果以疑问的语气问出来,三个字其实是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大概可以表现出我们生活的变化。第一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手中无粮,心里慌慌,没有什么可吃的,“吃什么”是一道填空题;第二个问题是在如何从众多可吃之物中选择,“吃什么”就成了一道选择题。就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而言,我们显然已经从第一个问题过度到了第二个问题,这本书所焦虑的重点也在于此。

当然,这并不是一本有关选择困难症的书,它在本质上所要问的,仍然是我们如何处理生活问题,而且是现代生活问题,因为焦虑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千百年来,吃饱饭一直是中国人的核心追求。当年人们见面的问候并非你好,而是吃了吗?对普通人来说,吃饭可以说是人们的最大的生活哲学,最为基本和常规的社交,都是在饭桌上进行的。中国是一个食物大国,有着极为丰富的饮食文化,所以夸张点说,我们的宗教就是以“食物”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数数我们的节日,端午、中秋、春节,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来源和仪式,但在老百姓那里,哪一个不是吃字打头?所以,吃不是小事,是春秋大事。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说回这本书。小说集的第一篇《午饭吃什么》,写于2010年左右,彼时我正在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出版社就职,每到中午十一点半,这个问题就会蔓延在办公室上空。灵感由此而生,故事也由此蔓延。写完这个小说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吃饭在人们日常生活里的重要性,既然午饭是一种焦虑,晚饭和早饭同样是,于是有了“吃饭三部曲”。它们三个共用了三个人物,每人作为其中一部的主人公,处理一个生活问题。比如“早饭”处理的是,当我们衣食无忧甚至营养过剩之后,个体的欲望是否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如果不能,我们通常会如何、用什么来填补这“欲望”的空缺;“午饭”所要写的,则是人到中年之时,怎么应对事业、家庭的困扰,以及失落的青春期后遗症;“晚饭”却彻底回归家庭内部空间,探讨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小事,是怎样把激情、耐心和对未来的向往消耗殆尽。继而是《夜宴》,讲一个拼尽全力摆脱农村人命运进城的人,最终被城市生活逼迫到华容道;《大师与食客》,讲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复杂的世界和身不由己的成人礼;《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一起吃个饭吧》,讲经常流转与各种饭局的人们,试图通过某种意外摆脱庸俗日常,到头来不过是空响炮。

当然,这一切说辞都只能是我写作的起点和自说自话,作品在写作过程中和完成之后,特别是六篇小说如拼图一样拼在一起之后,自会形成一个新的阐释空间。作者预先留下的门窗,常常不过是假的,读者完全可穿墙破壁而入,发现厨房里的秘密、客厅里故事、卧室里的猫腻,或者更进一步,看看那些头脑和灵魂褶皱处,藏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体验。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我是个爱吃之人,在电脑里翻捡一下,发现写过四五篇和吃饭有关的文章。但我不是美食家,甚至也不算是个标准的吃货。我对食物的执着,主要是好奇它们背后所附带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外国人的饮食,重营养和各种维生素配比,中国人的食物,则重色香味,更重食物背后的故事甚至道理。君不见,全中国各地的小吃,几乎都是某个皇帝微服私访时的最爱,或者号称当年宫里老佛爷最喜欢的云云,而且西辣东南甜东咸北酸、八大菜系满汉全席,哪一样都得和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地方性格挂上钩,这固然是咱们“地大物博”、十里不同俗的结果,却也恰恰对应了孔夫子的那句话:“食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或者换个说法,任何一个能流传下来的事物,都不是一道没有故事的菜。

所以呢,你说咱们吃的到底食材,还是食材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这正犹如中国菜本身,葱姜蒜、醋盐糖,何曾跟春笋五花羊排分开过,姨表亲不算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吃的千奇百怪的东西,翻到锅底,密密麻麻的都是人生。

那么有人要问了,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肯定不是最贵的,也不会是最便宜的,最好吃的永远是你喜欢吃可却永远欠缺那么一点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念想”。妈妈的味道是念想,网红苍蝇馆子是念想,扶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的超级自助是念想,就连某一日食欲不振,只想一口白粥就咸菜,也是念想。由此也不妨拽一句心理学的术语,叫作“剩余快感”,也就是你欲望里那些差一点点就满足的快感,所差的这一点,才是天底下让人欲罢不能,又恰恰差之毫厘的口味。

所以读者诸君,人生最焦虑的的确是吃些什么,因为那饥饿的是我们的心,而忧伤的是我们的胃。

当吃什么成为一个问题

刘汀,1981生于内蒙古赤峰市,青年作家,现供职于某杂志社。出版有长篇小说《布克村信札》,散文集《浮生》《老家》《暖暖》,小说集《中国奇谭》,诗集《我为这人间操碎了心》等。曾获新小说家大赛新锐奖、第39届香港文学奖小说组亚军、第二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提名奖、《诗刊》2017年度陈子昂诗歌奖等。

原创:http://www.sohu.com/a/300872802_33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