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养生丨早睡早起养阳气,多吃清润食物养脾胃
雨水,是春季的第2个节气,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雨水时节,民间 有“反了春,冻断筋”的说法,风寒和风湿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病邪,要特别注意保护脾胃,预防感冒。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根据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养生 方面主要重视“调养脾胃”的重要性。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 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这说明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身体素质的好坏。
甘养脾胃:宜多吃蜂蜜等清润食物
雨水节气空气湿润又不燥,调养牌胃很适宜。脾胃为后天之本,功能健全则气血生化充足,反之则营养玦乏、体质下降。中医学称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人体所需的水谷精微都是靠脾胃所化生的。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 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有“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雨水时节是调养脾胃的好时节之一,应多食甘味的食物,如蜂蜜等清润食物,调养脾胃。
雨水起居:早睡早起养阳气
雨水节气起居总的原则是“晨起夜睡”,也就是要像古人一样作息跟着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酸我醒。人体气机随太阳之气升降。 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体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阳落山,人体的阳气随之潜藏使阳气得以休养。
亥时睡眠,美容又长寿。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休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23点)旺。雨水节气与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对健康十分有益。
起居方面,雨水之后还要继续将“春捂”进行到底,这时候气候乍暖还寒,有些心急的人急于脱去棉衣,故有“二八月乱穿衣”之 说。虽然天气慢慢变暖,但早晚温差大,不宜过早减衣服,容易感受寒湿、风湿而发生感冒或关节病变。春季阳气幵始升发,很多人都 幵始感觉到“春困”。人体的变化与自然万物一样,在春季体内阳开始活跃,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需要更多的养分,人们开始感觉到春困。如果春困,教大家两种办法进行调理。一方面,动则生阳,要多加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给身体补充氧气。另一方面,要健脾胃,以增进身体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能力,营养充足,头目清醒,自然就不会春困了。
雨水运动:小运动祛湿,锻炼肺经
雨水节气湿气上升,运动是最好的除湿排毒的办法。运动令阳气升发、气血畅通,可加快身体排出湿气和代谢产物。但身体阳气提升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要从慢跑、散步、打太极等较温和的运动开始,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增大运动量。
俗话说“春寒冻死牛”,初春天气变化无常,而人体的毛孔随看阳气的升发而尽数打开,经常会伤于风寒、风湿。而肺主皮毛,肺气能固护体表,经常锻炼肺经,皮肤抵御风寒的能力就强了。可以经常练下面的动作:双腿自然交叉在一起,双手撑在身体两侧,稍用力抬起臀部或前后摆动臀部,像荡秋千一样,就可激发肺经气血。
雨水情志调养:开朗豁达,与人为善
春季尤其要力戒暴怒,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使人出现心情郁闷、不幵心等表现,对健康都非常不利。尤其是本身已经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早上醒来,万不可吵架、抱怨,暂时把烦恼放到一边,认真地吃早饭,静心养气,使肝气不横逆、脾胃得到安宁。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要暂时把烦恼放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雨水保健:揉腹好处多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五脏六腑中,脾胃居中,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来充养全身, 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膀胃、调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揉腹有强壮脾、胃、肠和腹壁 肌肉,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减肥作用,还有防洎中老年性便秘、胃溃疡、周期性失眠、遗精、心血管病等功效。至于揉腹次数可因人而异,但饱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症、肿瘤者则不宜施行。
方法:即用手来回擦或搓腹部(胸部和骨盆之间)。最佳时间为每曰上午10点前后和晚上睡前。每次先在胃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 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