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人群最佳食谱
共产党员
首先,血糖高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就是说,尽量不要饮酒,控制好每天的总热量。一般假期是高血糖患者入院治疗的高危期,有些人原先血糖有点偏高,处于糖尿病临界的人也变成了糖尿病患者,甚至出现糖尿病重症病人。血糖高的人在假期尤其要注意控制饮食。
血脂过高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血管壁上油脂越积越多,引起血管狭窄堵塞硬化;第二种是硬化的血管内膜破裂,破裂以后引起血栓、脑梗塞或心肌梗塞。高血脂的人一定要吃得清淡,多做运动。
对于高血压患者,则要注意限酒、限盐、限油,尽量少喝酒,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的食物。
饮食篇
1、吃对蔬果 甩掉三高

苦瓜:天然的植物胰岛素
黄瓜:减轻体重,降血脂
南瓜:促进胰岛素分泌
香菇:预防血管硬化
茄子:平稳血压好选择
青椒:降脂减肥
山药: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胡萝卜:降低胆固醇
空心菜:降压降糖,促消化
韭菜:洗肠补肾降血脂
西兰花: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莴笋:利尿消肿,降血压
洋葱:刺激胰岛素的合成
大蒜:抑制胆固醇合成
梨:降压又消渴
苹果:延缓餐后血糖波动
葡萄:减少血栓生成,保护血管
香蕉:降血压,降血糖
山楂:减脂,降血压
橙子:预防动脉硬化
猕猴桃:减轻血管压力
2、认准谷物 远离三高

荞麦:软化血管,降血糖
燕麦:降脂更降糖
莜麦:控制餐后血糖
小麦:除热解渴,改善血液循环
黑米:控制血压成效大
玉米:降低血液黏稠度
薏米:扩张血管,清热利尿
3、选好豆蛋奶 三高不再升

绿豆:减少内脏脂肪
黄豆: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黑豆:调整血糖代谢
豇豆:促进胰岛素分泌
豆腐:保护血管细胞
鸡蛋:保肝护肝
鹌鹑蛋:帮助降血压
牛奶:调节血压
酸奶:调理肠胃
4、吃肉有侧重 低脂是首选

兔肉:排出胆固醇
鸭肉:控制体重
牛肉:预防动脉硬化
乌鸡:降脂效果佳
三文鱼:改善胰岛功能
金枪鱼:控制血压
黄鳝:降糖,清血管
鳕鱼:保护心血管
鲤鱼:不饱和脂肪含量高
5、妙用中药与茶控制三高合

黄芪:保护肾脏功能
玉竹: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
葛根:预防冠心病
黄精:预防心血管疾病
何首乌:祛脂降血压
杜仲:降压亦降胆固醇
绿茶:减脂又降糖
枸杞茶:充分调动胰岛素
金银花茶:保持血压不波动
运动指南篇

运动前最好能去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确定心肺功能状况,以及有无不宜进行运动的情况,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由康复医生开出运动处方。
一般来说,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太极拳,有氧体操等,三高”患者参加健身活动还应该掌握“三低”健身要求,这样既可以达到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机体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又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三低”要求即:低要求、低水平、低强度。这是一种由大肌群参与的全身性运动,需要持续一定时间。它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内新陈代谢。
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每周锻炼3至5次,每次至少40分钟。
时间安排上:
1、伸展运动5至10分钟。
2、准备活动5至10分钟。
3、锻炼20至45分钟。中间可以有短暂的休息,一般2分钟。
4、运动后调整10分钟,以锻炼强度的30%为宜。
健身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健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
(来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