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明时期人们吃什么,猪肉,狗肉,羊肉已经是常见食物
现代人们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饮食也是更加的营养,肉蛋奶这是每天的必备品,突然间很感兴趣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河姆渡文明时期的人们每天都是吃些什么呢?小编就大费脑筋的去找了一些资料出来,看看大约7000年前的人们到底吃的哪些食物。
河姆渡文名是一种新石器文化,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生产工具及生产力是及其落后的,但是又处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湖泥沙沉积土壤肥沃,为原始农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遗址附近水源丰富,适合需要水的稻作生长,普遍都发现稻谷、稻壳、稻杆、稻叶的遗存,是中国水稻栽培起源的最佳例证,也是目前世界稻作史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记录。说明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吃上米饭了,香喷喷的米饭,但是由于生产力的制约,也只能靠天吃饭。
再来看看气候方面,河姆渡遗址位於长江下游地区,当地降水多,气温高,应属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落叶阔叶林,森林有水鹿、野猪、牛等动物。河姆渡出土的大量野生动物遗骸,以鹿科动物最多,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农具“骨耜”即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密布如织的沼泽,又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发展渔猎、饲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遗址中所发现的柄叶连体木桨,证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于交通外,可能也在渔猎活动中乘用。
杆栏式的房屋也反映出为适应南方高温潮湿的生活环境。从这些也大概能推测出当时人们的肉食应该也挺丰富的,只不过要吃上大型的野生动物肯定要集体狩猎才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家畜主要以猪、狗为主,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到处可见,并发现体态肥胖的陶猪,羊陶和方口陶钵上刻的猪纹。有一件陶盆上刻划着稻穗猪纹图像,大体是家畜饲养依附于农业的一种反映。此外,还出土较多的水牛骨头,可能牛也已被驯养。
河姆渡出土大量野生动物遗骨,计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鱼类和软体动物共40多种。绝大多数是梅花鹿、水鹿、四不象(麋鹿)、麂、獐等鹿科动物,仅鹿角即有 400多件。鸟、鱼、龟、鳖遗骨数量也不少。还发现有极少的亚洲象、苏门犀、红面猴等温热地带动物的遗骸。
那时候的人们可真是享受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物,环境好,野生动物多,圈养的动物也多,再加上原是农业已经开始出现,基本的饮食还是可以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