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失眠,除了从异乡回家乡,还有个重要因素

文 / 萱小蕾情感观
2020-12-23 18:39

​文丨萱小蕾、图丨网络

多年前,我在他乡讨生活,恋爱对象也是当地人,按理说,多年生活在那里,也没啥不习惯了,感情关系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然而我却总是郁郁寡欢,发个动态的文字都没有阳光过几乎全是伤春悲秋忧郁状态。

对象都看不下去了,说我心不在他们那里,从来都没有真正开心过一般,还以此质疑我根本不爱他。

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可能是不够爱,因为心里还有其他的惦记,只是这惦记不是其他异性第三者。

后来的我,开始经常失眠,睡不好造成的日夜颠倒和焦虑,导致我长期偏头痛和神经衰弱,整个人的脸从南瓜子瘦成了葵花子。

试过很多抵制失眠的办法,比如睡前喝牛奶;白天坚持不午睡不打盹;戒掉茶和咖啡;将自己累到浑身酸痛,甚至去药店求安神和治失眠的药……

经历过各种折腾,夜里仍然多梦或是恶梦惊醒、也仍然不定时遭遇不眠之夜。

某天在书里看到六个字:“父母在,不远游”,心里那些暗暗积攒着的冰仿佛一下子化开了一角,湿润而悸动。

终于明白了那些不眠夜和忧郁低落是什么原因,那根源在于我常年累月在想念家乡、想念我的父母。

对象的“情敌”不是别人,是我的故土和父母亲人罢了。

但是在他乡生活的日子里,因为怕思念和牵挂的焦虑击垮自己,所以总会有意无意去避开家乡的话题,避开关于父母的话题。

就连写稿,也很少去触碰那些跟父母亲人之间的记忆和现状。

怕啊,怕担忧止不住,怕内疚太庞大,怕泪水会汹涌、怕整夜整夜望着天花板无所适从。

所以假装自己很开心,假装自己适应了那个地方和那些人。

即便如此,潜意识里却是不安稳的。多少年背井离乡、抛下年迈的父母,似乎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情长。

没有事业,没有方向,没有长进,一直徘徊在生存线上,就连为父母每月寄点生活费的意愿都不能完整实现。

所以当时那些岁月里,几乎每天都有巨大的愧疚和不安在心头起伏,日夜潜伏在心里的那些不如愿和无奈无助,才导致我长时间的失眠。

有时候想:哪怕在他们身边,哪怕仍然不宽裕,但可以为他们端端水,做做饭,可以陪他们聊聊天,然后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一样照顾他们。

那样的日子才会让我觉得踏实,那样的夜,想必才能心安地睡去吧。

当这样的想法持续,当间断性失眠一直持续,当对象也开始抱怨和失望,我终于抛下所有不顾一切回了家乡。

终于能让父母每天见到我、能让我每天见到他们了。吃母亲做的饭,跟父亲谈天,跟姐姐喝酒。

跟他们一起看本地电视台琐碎的节目,看窗外幽深的汉江水,一切都让我觉得亲切踏实,一切情景都觉得温馨如意。

夜里,为父亲捶腰,为母亲挠背。相谈甚欢后,在沙发上随意躺下,很快就睡着了。

醒来是凌晨,听到房里传来父亲的鼾声,看着身上母亲盖好的棉被,心里无比安稳。于是翻个身,再次沉沉睡去。

仍然是清贫地、朴素地生活,但因为跟父母在一起,哪怕是一碟小菜、一碗清汤、是一起看枯燥绵长的电视剧,也有尘埃落定的欢喜。

那时,从自己决定“父母在,不再远游”起,失眠夜就再也没来侵袭。

告别了不眠之夜,也终于明白我的不眠如何解决。那时我觉得:在我的家乡和我深爱的父母身边、没有不眠夜。

当然,那些想法是当时刚回到家乡才有的,毕竟在外十来年,能回家常住,的确是充满阳光和欢欣。

那会看什么都亲切,吃惯的食物,熟悉的风景地点,熟悉的方言,哪种都能让自己兴奋起来。

不过那其中也有新鲜感在作祟,时间长一点,一切又归于平静平淡,后来我在家乡也开始偶尔失眠了。

想想原因,觉得大概又是因为儿女情长,生存压力,比如又觉得愧对旧爱,以及怎么赚钱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

这也让人明白,生活在哪里,都要靠心态,都会失眠,都会焦虑,只是轻重或频率区分。想要彻底告别失眠,人需要更多救赎。

比如回乡七八年后的今天,我已经很久没有失眠了,而是每天夜里都犯困,因为身边多了一个“小可爱”。

这份爱掺杂着疲累,白天带他玩,为他做饭洗衣收拾。

夜里陪睡喂奶,盖被子,哄哄拍拍,哪里还有其它心思想东想西,而是因为精力分给他后体力也被消耗了。

即使想失眠看看书之类的也很难坚持,而是能倒头就睡。想必没有失眠的原因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有足够的爱与被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