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先治脾!一张健脾方,治好头晕、失眠、腿没劲儿,值得品味

文 / 健康导报食药周刊
2020-10-12 13:12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脾胃论》、《中医传统脾胃病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能给我的读者写点东西,是我最大的幸运。

能让读者在我的内容当中,学习到一些东西,那就是我的荣耀。

我觉得,只要读者喜欢看,我就要孜孜不倦地给大家写。

毕竟,在中医的这片海洋里,我们就算穷极一生,也难以领略它所有的风貌啊。

我今天给你讲什么呢?讲一讲“杂病先治脾”的道理吧。

我好多年前,接待一个人,年纪有60多岁,身体比较瘦弱,是个男性。

他跟我讲啊,自己一身病。

都什么病呢?在上头,常常觉得头晕,脑袋不清醒,晚上睡觉质量不好,动不动就醒。

在下头,主要是两条腿没劲儿,以前还能下楼走一走,但是现在哪儿都懒得去,走几步道就乏。

在中间,主要是消化不好,食欲不振,吃多了腹胀,吃完了还容易拉稀。索性,他就吃得少少的。

他就问我,他这一身病,怎么弄好?

我一听,也是一头雾水。这一身病啊,放在谁身上,都够呛啊。

我说,这样吧,我们先从调整消化系统入手。我给他出了一个简单的主意。方见——

准备中药白术、茯苓、山楂各5克,砂仁3克。

把这个砂仁砸碎,其他几味药切成小碎块,然后一起放入茶杯里头。可以加入刚刚烧开的沸水来冲泡,盖好盖子,闷泡15分钟后再来饮用。一边喝,一边加沸水。也可以把这四味药用水煎煮来取药汁服用。无论怎么用,都是上午一剂,下午一剂。

老人家说,这样就可以啊?我说,先从调整消化开始。你的脾胃好了,说不定,别的都好了。

结果,这老人家按照我的话做,药茶整整喝了一个半月。

之后,他碰上我,十分兴奋地说,这个消化的确有改善,食欲增加,肚子不胀,大便也规律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消化功能的恢复,头晕、失眠、乏力等等现象都改善了。他说,他现在这一身病,终于有了好起来的希望。

看着他兴奋的表情,我心里也跟着高兴。

这是怎么回事啊?你记住,还是那五个字——杂病先治脾。

中医里头讲啊,脾属中央之土,和一身脏腑、四肢百骸、全身气血、所有经络,都有一定关系。脾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它要是出了问题,会影响到身体的方方面面。毕竟,全身哪个地方不依赖气血濡养啊?同时,脾胃作为一身气机的运转中枢,它要是出了问题,人体内所有的气机都会跟着乱套。这个脾啊,就像一片土壤。它要是出毛病了,就不长粮食了,开始长杂草。我们的身体吃不到粮食,只能吃杂草,你说我们的身体还能好吗?

所以说,中医里头有一个规矩,就是当你不知道患者的病,到底怎么回事的时候,似乎没有着眼点的时候,别懵,也别怕,更不要紧张,你就从调脾开始。杂病先治脾,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个窍门,也是个规律。

就上文这个老爷子来说,你别看一身病,挺杂乱,其实从调脾开始入手,就行得通。他脾虚,消化不良,运化失常。气血不能濡养头面,你自然要头晕了啊。脾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佳,中焦气机不畅,再加上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心神,你睡觉自然不好,所以失眠。脾主肌肉。脾虚,气血不能濡养四肢,你肯定乏力,走路一定吃力的。

所以说啊,别的先不用考虑,不管三七二十一,咱们就从健脾调脾开始。

于是,我用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山楂促消化,砂仁行气消胀。该补的补,该通的通,该消的消。等他脾胃恢复了,什么都好说了。

其实,生活中有不少人,觉得自己一身的不舒服。这样的人,你也不用愁,记住我的话——杂病先治脾。你看看你的脾,好不好,你消化怎么样。你有没有胃病啊?如果脾胃有问题,就好好养脾胃。其他的问题,小来小去的,你可以先放一放。说不定,等脾胃大大改善了,别的问题就捎带脚的好了。

嗯,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