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史上最伟大的失眠,成就了这篇千古绝唱
不到寒山寺就意味着没有到过苏州,一座寺庙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成为一个地方的象征,需要百年千年的积累,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修缮与完善。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寒山寺浓缩了苏州文化的精髓,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苏州吴地的胸脯上。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秋夜,唐代落魄的诗人张继,正摇着一叶轻舟,在姑苏城外的河道上漫无目的地漂流。
前方,是一团蓊郁的树木,树木里藏着一座古老的寺庙,这是本朝诗人,也是僧人寒山曾经住过的寺庙。沉重而缓慢的钟声就从那团模糊的树丛里不紧不慢地飘过来,绕过那些树木,也绕过那些建筑物的檐角,一声又一声地撞击着诗人的心扉。钟声在深沉的秋夜里回荡,显得沉重而又压抑。命运多舛的诗人在面对钟声响起的地方,骤然停止了划桨的手,整个神情都沉浸在秋夜凄美的氛围里。
小舟在缓缓的水流举托下,轻轻地泊在姑苏城外的河岸边。这里,稀疏的芦苇直立着,三三两两的渔舟横泊着,寂寞的灯火闪烁着,而诗人呢,一任河水把小舟摇晃。在摇晃的小舟里,诗人沉浸在秋夜如水的月华里,一个人端坐船头,看天上的那轮明月缓缓西沉。整个秋夜显出灰蒙蒙的光影,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宁静的夜色里忽然响起一声乌啼,让肃穆的秋夜平添了几分惊悚。在这静谧的秋夜里,诗人感受到了一个羁旅者的孤寂清寥,夜半的钟声又把这孤寂的情怀拉扯得很长。也就是在这一叶孤舟里,惆怅的诗人百感交集:仕途的失意,旅途的劳累,世态的炎凉,人生的况味,全都在划动的橹声中悄然滑落,只留下满腔的心事在秋夜的月色里弥漫。此时此景,诗人不能自己,他挥毫走笔,淋漓酣畅地写下了让后人传唱不已的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落笔之时,伴着一声长长的叹息,或许那个长久郁结于心的块垒才刚刚畅达,心头有了如释重负的欣慰,但是,他绝没有想到,自己兴之所致的一时涂鸦竟成了千古绝唱。在张继的同时,甚至是以后的诗人,虽然也写过不少关于夜半钟声的诗句,却再也没有达到张继的高度,一首诗歌就让后来的几多诗人汗颜不止,千年而下,时间的流水早就把那些没有生命的诗句漂洗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枫桥夜泊》独领诗坛千年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