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购们口中的日本十大神药:大正感冒药“灵”的背后有什么猫腻?

文 / 鲸鱼大健康
2021-01-17 18:55

市面上的所谓感冒药,并不是治疗感冒的药物,而只是用来消除感冒可能引发的症状:咳嗽、鼻涕、发烧等等。吃下去之后,病毒其实还在你的体内折腾,只是你误以为自己病好了而已。

所以假如我们就是自己身体的帝王,病毒就是外敌入侵。那所谓的感冒药,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抵抗外敌的将领,那是免疫系统的角色。感冒药顶多也就是扮演一个面白无须的大内总管,看到皇上太辛苦,把各地告急的文书偷偷藏起来了。

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位来自日本的大内总管,起因是几位读者都留言说大正感冒药效果好,吃了很快就“感冒基本好了”。

大正感冒药是近年来国内非常流行的一款海淘感冒药,被日系代购们,称之为“日本十大神药”之一,说小感冒一包见效,可以驱除病毒,恢复健康。

日本大正制药出的感冒相关产品挺多的,其中在海淘圈子里最火的是下面这款パブロンゴールドA微粒 (黄金A颗粒)

为什么很多日本药物让我们觉得很神奇,感觉药到病除,效果比国内药物好很多呢?其实不同国家的药物风格差别很大,日本药的风格就是 —— 胆子大。

我们来看看黄金A颗粒的成分表

  • 对乙酰氨基酚 300毫克
  • 磷酸双氢可待因 8毫克
  • dl-盐酸甲基麻黄碱 20毫克
  • 愈创甘油酯 41.67毫克
  • 马来酸卡比沙明 2.5毫克
  • 无水咖啡因 25毫克
  • 溶菌酶盐酸盐 20毫克
  • 维生素B1衍生物 8毫克
  • 维生素B2 4毫克

一个感冒药里加了9种成分,这么复杂的名单,在国内的感冒药也是基本见识不到的(中成药除外)。这里面的成分有退烧止痛的、有止咳的、有平喘化痰的、有缓解鼻塞鼻涕的、还有防止打瞌睡的兴奋剂。

换句话说,其实我们吃下去的不是一种药,而是针对不同症状的五六种药物。当然会感觉“好得快”,再多吃几种,肯定感觉更好,只要你不在乎副作用问题。

这是典型的日本人喜欢的用药的风格:“小病大治”,就是一定要疗效迅速,可以马上回去上班为了过劳死而奋斗,所以感冒鼻塞留个鼻涕,就灌这种成分非常复杂的复方感冒药下去是很常见的。这个之前我们在说日系眼药水的时候也说过。对于很担心副作用,讲究是药三分毒的中国人,尤其是家长们来说,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去买日系药物,无非是因为 —— 看不懂说明书罢了。

大正的这款药物是“第 2 类医药品”。那什么是第 2 类医药品呢,我们之前写过日本药物的分类法:

第2类医药品和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副作用属于中等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两类的副作用风险不高,但如果是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或给孕妇和儿童使用,则必须注意。大部分的非处方药,比如退烧药、胃药都属于这个范围。日本法规要求药店尽可能向消费者提供说明,但如果消费者不需要,也不强制。

但请不要随意给孩子、孕妇、哺乳期妈妈服用第2类和指定第2类医药品,患有慢性病及需要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也有风险。在这些情况下,本来普通的副作用风险也可能会被加大,是否有风险本来是应该跟医生或者药剂师当面沟通来了解如何规避,既然你做不到这点,就别冒险。

所以对于这种第 2 类药物,要不你跟医生或者药剂师充分沟通,了解如何使用和风险,要不就是要自己能充分的研读说明书。否则就是不能购买的。

在代购们的口中,这款大正感冒药颗粒,是最好最有效的感冒药,宝宝也可以吃,1岁以上就能用,实际上呢?

复方感冒药本身就不适合给小朋友吃,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等机构的建议,一般2岁以下是不应该使用2-6岁也尽量不要用。而大正感冒药里的很多成分其实也不应该出现在儿童用药里面。比如麻黄碱类的成分在美国一般建议要6岁以上,咖啡因在OTC药物中则一般建议要12岁以上。

那大正制药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在2017年之前,这款产品的说明书是这样写的:

2才未満の乳幼児には、医師の診療を受けさせることを優先し、止むを得ない場合にのみ服用させてください。
未满2岁的幼儿,应先接受医生的检查,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服用。

而在 2017 年的 7 月,大正制药修改了说明书,变为:

12 才未満の小児には、医師の診療を受けさせることを優先してください。
未满12岁的儿童,请先接受医生的检查。

将可自行用药的年龄,从 2 岁提高到了12 岁,而且删掉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服用”的文字。

所以对于这款官方要求12岁以下不能自行服用的神药,就别问我们是不是可以给1岁的小宝宝喝了吧。 :)

总有读者疑惑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写写日本的玩具或者亲子游之类的,却对于日系药一直这么耿耿于怀,从来都是拦着大家不让买。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药物这东西和吃的玩的不同,是救命或者要命的,一定要有医嘱或者看得懂说明书才可以用,不是开玩笑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药物一直是“用料过猛”的风格,日本人自己习惯了无所谓。对于中国家长,看不懂说明书的时候无所谓,一旦有一天真的发现这些药物的真实情况,估计马上又会开始揪心,开始想怎么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