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是瘟疫,治疗并不难,奥司他韦、连花清瘟有何区别?哪种好?

文 / 健康倡导者
2021-01-05 19:23

从1918年导致全世界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到2020年初的流感疯狂来袭,人们始终积极寻求有效防治流感的药物。其实,中医在应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方面,积累了两千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用药法则,在今天国家推出的流感防治方案中仍然有着充分的体现。

古代中医将流感归于“瘟疫”。东汉末期(公元200年)瘟疫流行,名医张仲景三分之二的家人都死于瘟疫,他为此潜心创制了千古名方“麻杏石甘汤”,麻黄可以通过发汗散外邪,石膏可以清泻体内毒火,从而迅速缓解流感引发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麻杏石甘汤也成为后世治疗流感的基础方药。

明代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全国瘟疫横行,十户九亡。这一时期名医吴又可发现了使用大黄清泻脏腑、使邪毒由大便排出的用药经验。实践证实,这可以迅速截断流感病势,防止流感病毒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病变。人们从此认识到大黄在流感等瘟疫治疗中的重要性。

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多人丧生。名医吴鞠通为此创制了以清热解毒、清宣透表的金银花、连翘为主要药物的“银翘散”,能够快速消除流感患者发热、全身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被后世称为“论治温病第一方”。

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流感预防手段。每年流感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各地卫生站都会组织人们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个月~3岁的儿童每年都应该接种。接种疫苗后需要大约两个星期的时间,身体才会产生抗体,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已经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也不可对防治流感掉以轻心,因为疫苗配方是在对当年流行病毒毒株预测的基础上制成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几乎每年都发生变异,影响疫苗的预防效果。

比如2018年初发生的甲型H1N1、H3N2以及乙型流感混合流行,就有研究表明季节性流感疫苗对这几种病毒的免疫效果分别为67%、27%和49%,预防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另外,流感疫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如对蛋白过敏者、处于发烧或急性疾病的患者以及6个月以下的婴儿等,都属于限制接种的人群。

奥司他韦是抗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和释放。有研究表明,奥司他韦对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预防有效率超过70%,在流感患病儿童中的实际有效率为86.36%。

但是,奥司他韦并不能直接改善发热或高热、咳嗽、咳痰、嗓子疼痛等流感症状。所以医生们一般会建议流感患者在服用奥司他韦时配合其他能有效改善流感症状的药物,见效更快。如发烧体温超过38.5℃时,配合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

另外,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应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购买服用。奥司他韦的主要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头昏等,但一般停药后会消失。

连花清瘟是抗流感治感冒的现代中药,其组方中汇聚了三个朝代治疗外感热性病流行的著名方剂,如汉代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清代的银翘散等。

其中麻黄、薄荷可以发散风热犯卫证患者的外邪;银花、连翘、板蓝根、贯众等可以治疗嗓子痛;杏仁、鱼腥草可以治疗咳嗽、咳痰;生石膏、大黄可以清肺泄热,让热毒袭肺证患者体内蕴积的火毒通过大便排出,整个药方组合,可以改善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嗓子疼痛等流感症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机构实验证实,连花清瘟对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H3N2、H1N1流感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拮抗作用。循证医学研究也证实连花清瘟抗甲流H1N1病毒的效果与奥司他韦无差异,但退热及缓解咳嗽、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症状优于奥司他韦。

目前,连花清瘟已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二期临床研究,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美国FDA临床研究的抗流感中药,也是全球首个进入美国FDA临床研究的大复方中药。

近年来,连花清瘟先后被选人17个国家级流感诊疗方案。在由国家卫健委最新推出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中,对风热犯卫、热毒袭肺这两个流感证型推荐了连花清瘟胶囊。事实上,这也是临床上流感患者最为常见的两个证型。

如果流感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热或未发热、咽部发红、轻咳、无汗等症状,就属于风热犯卫证;如果患者一开始发病就表现为高热、咳嗽、痰黏不能顺畅咳出,口渴想喝水,嗓子疼痛、眼睛结膜充血等症状,就属于热毒袭肺证。这两类流感患者都可以选择连花清瘟胶囊作为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