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冒原本实用的方法、良药都失效,很可能是“寒包火”
很多人都有过感冒缠身的体会,无论怎么治,无论吃什么药好像都不管用,原本常用的良药似乎全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感冒确实不同寻常,它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属于“寒包火”型的病症。
“寒包火”又名“寒包热”,指的是本来就有肺热的情况,又感染了风寒引起的病症,因此兼有风寒和风热的不适,即“表寒里热”。
寒包火即表有寒邪、内有郁热,表现出既有大便干、舌头红、高烧、口渴、咽痛的热证,也有怕冷、畏寒、流清涕的外寒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很多家长朋友就不知所措了,无法辨证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或是寒热夹杂。其实都不是。这种比较明显的外寒内热,就是我们常说的“寒包火”。
多发于冬春季节交替的时候,此时昼夜温差较大,还常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因此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发期(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常见),人体易出现头晕、发热头痛,恶寒无汗、易倦、全身不适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反应。
如果饮食上过于肥甘厚腻、穿着过于厚重等,也会使得体内的内热无法宣泄,越积越多,更会加重“寒包火”的病情,除了会引起寒包热咳嗽、寒包热哮等病症,还会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
一般来说,有可能是因为体内之前的热邪还未散尽,又感受了寒邪。也有可能是因为病人体内本身就有郁热,还没及时清热就感受了寒邪。
这种听上去很复杂的寒包火其实并不难治,总的思路就是解表散寒的同时清热解毒——散寒和清热同时进行。表里都要解,寒热都要清。
解表寒时可以用风寒感冒颗粒,清里热时可以用银翘解毒片。两种类型的药同时用,之间间隔半小时。具体用药可以自由组合,思路只要是一个解表散寒的药+一个清热解毒的药 就可以了。
中药汤剂有:张仲景先生《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具体可以咨询医生)
【补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100-300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清肺经】
定位:无名指指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1-3分钟。
作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清肝经】
定位:食指指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100-300次。
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补肾经】
定位:小指掌面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孩子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肾经100-300次。
作用:补肾经能补益肾脑、强身健体、可以提高抵抗力。
【三关】
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100-300次。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100-3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寒重热轻,推三关与退六腑比值(推三关300次,退六腑100次); 热重寒轻,推三关与退六腑比值(推三关100次,推六腑300次)。
日常为了预防“寒包火”感冒,应注意及时增减衣服,根据节气和天气状况适当换装,此外,还要及时排便,以防体内毒火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