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咳嗽不是病?中医儿科医生告诉你:该如何应对!
我先讲一个多年前在门诊看诊遇到的真实案例:
一次周末出诊,嘈杂的诊室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哪位是殷医生啊,救命啊,快让开,让医生看看我可怜的小孩啊……”,我急忙起身向诊室外望去,只见一个少妇抱着一个大概10个月大的小婴儿冲了进来,“殷医生,殷医生,你是殷医生么?”
“是的,小孩怎么了?”我看小孩气色神态还不错,不像是有什么急重症。“你就是殷医生么?可找到你了,快救救我的小孩吧”,说着小孩妈妈咚的一声抱着宝宝就跪了下来。
这一跪还是吓了我一跳,我连忙扶起她询问病情,原来小孩从半岁因肺炎住院,出院后就一直反复咳嗽,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可咳嗽总是不能好彻底。
仔细诊察后基本可以确诊,小孩是因免疫力低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病情并不严重,可母子连心,小孩的不适牵动母亲的心,造成妈妈过分焦虑和不安。
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咳嗽的几大常见问题。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咳嗽,现代医学认为咳嗽(cough)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而不是疾病。
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表现先是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肺内压升高,然后声门张开,肺内空气喷射而出,通常伴随声音。
简单的说,咳嗽就是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快速呼出来,同时发出声响,咳嗽气流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液。咳嗽具有保护性作用,能清除呼吸道异物和气道分泌物,是人体的一种自然保护性反应。
通俗的说,咳嗽是人体气道受到外来物或炎症的刺激,做出的自我保护性的反射,就像是我们眼里进了沙子,会用简单揉眼睛的方法排出沙子。
知道了咳嗽不是病,只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后,大家是不是安心一些了?但对于有些家长们来说,听到自己的孩子咳嗽,心里仍会忐忑不安,恨不得把家里所有能够止咳的药物都给孩子用上。
这也是儿科成为过度滥用药物的重灾区。那孩子咳嗽,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希望家长们能冷静想清楚: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咳嗽加重,以及有没有伴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呕吐……;然后找一下可能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受凉了?还是吃了一些不该吃的食物?比如,冷饮?巧克力?或者正好是流感高发季节,去了人多的地方、学校幼儿园交叉感染……
家长们的思考会给医生提供很好的病情资料,让医生更有针对性的用药。
在国内小孩只要一咳嗽,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有炎症,有炎症就想到“消炎药”,老百姓所谓的“消炎药”就是抗生素,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性感染,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
而且很多咳嗽并不是感染引起的,比如过敏,呼吸道异物。抗生素的使用是有严格的用药指针的,如果滥用不但无效,还会造成人体正常菌群的紊乱,间接破坏了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会造成细菌的耐药。
这也是家长常常问到的问题,并且说很多医生建议,如果咳嗽吐绿痰就说明是细菌感染,需要服用抗生素。但实际上呼吸道发生感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人体免疫细胞白细胞就会大量释放去吞噬一些病毒或细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白细胞会释放一些含铁的蛋白,导致痰液变绿。
因此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只要有炎症反应,就可能产生绿痰,绿痰并不代表就有细菌感染。请不要随便服用抗生素!
3岁以下的宝宝咳嗽,一定要去医院。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抵抗力较弱,咳嗽原因复杂,家长最好不要自行购药,以免耽误病情。孩子咳嗽一定要找到病因,不能见咳止咳。一般止咳药都含有中枢性的镇咳成分,有成隐性,不适合婴幼儿服用。
6、咳嗽咳久了会咳成肺炎“孩子咳嗽,就怕咳出肺炎!”这句广告词深入人心,也是家长就诊时最担心的问题。事实上,肺炎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但不是所有咳嗽都是肺炎导致的。所以小孩如果咳嗽反复,并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精神不好这些症状时,要找专业儿科医生确诊,需警惕肺炎。
很多家长就诊时经常会被问到,“小孩咳嗽多久了?晚上咳还是白天咳啊?”,这些家长很容易能回答出来,可当被问到“小孩咳嗽是干咳,还是有痰的咳嗽呢?”,很多家长就不知道了。干咳和有痰的湿咳,是医生简单判断病情的需要,家长们要学会区分。
(1)干咳和湿咳的症状表现:
湿性咳嗽,咳嗽时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多见于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
干性咳嗽,咳嗽时无痰或痰量甚少。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胸膜炎等。
(2)判断方法:
干咳,咳嗽声音很脆,声音响亮。
有痰的咳嗽,有煮稀饭时水液沸腾后的呼噜呼噜的声响,就像是水泡破裂时的噗噗噗的声音。
家庭处理小孩咳嗽的简单食疗方
1、感冒初期受寒食疗方
以3岁小孩为例,昨夜外出游玩,出汗后脱衣服受凉。回家后流涕咳嗽不止。
食疗方:大蒜子加冰糖煮水,冰糖5颗,大蒜子5颗剁碎同煎煮水服用。
功效:散寒止咳
2、肺炎后期干咳无痰食疗方
以4岁小孩为例,肺炎用药后咳嗽基本痊愈,饮食睡眠正常。白天活动后偶有咳嗽,干咳无痰。
食疗方:蜂蜜加梨一起蒸煮服用
功效:润肺滋阴止咳
温馨提示:民间食疗方法多样,有很多把药物和食物一起服用,还是要咨询专业中医师,不可以随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