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抗生素既不用谈之色变,也不能当成万能药,如何使用才合理?
我们在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窗口工作中常接触到两类家长:
一类家长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发烧感冒吃抗生素,拉肚子吃抗生素,咳嗽也来两颗抗生素。甚至医生明明开了二代头孢,有些家长因为口感差等原因,要求更换成口感佳的三代头孢。
另一类家长则觉得抗生素是“洪水猛兽”,一听到要给孩子用抗生素就抵触,有明确用药指征的时候不用,或者稍用两天就赶紧停药。
昼夜交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频发,感冒发烧总少不了用些药物。抗生素是我们是生活中常见的药物。但是,各种抗生素危害的文章扑面而来,作为家长,不免焦虑惶恐。
“这么小的宝宝可以用抗生素吗?”“用多了抗生素会不会对宝宝有危害?” 抗生素,是“洪水猛兽”or“灵丹妙药”?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抗生素,抗生素到底该不该使用?抗生素该如何正确使用?
第一:抗生素通常用于细菌感染,因此如果不是细菌,而是病毒引起的不适,比如说普通伤风感冒、流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等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
第二:有些人说,“是药三分毒,如果症状缓解了,就赶紧把抗生素停了,别再伤肝伤肾了”。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我们看到的症状,只是表面的“现象”,而不是本质。如果症状减轻了就停药,体内的细菌并没有杀干净,很有可能变成慢性感染,更严重的,可能产生其他并发症或产生耐药,因此不能擅自停药。
这里再给大家解释一个概念——耐药。简单来说,抗生素“抑制”和“杀灭”细菌,需要时间,如果没有用足疗程,使一些细菌残余在体内而侥幸存活下来,成为带有耐药基因的细菌。那么之后,这个耐药细菌,将会对这种抗生素免疫,即无效抑或疗效微弱。
体内的耐药细菌越来越多,有效的抗生素就越来越少。近些年,大家经常看到的“超级细菌”说的就是耐药性这种可怕的事情。所谓“超级细菌”,并不是说它致病力“超级”,而是说我们如果感染了,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它无效,超级可怕的“超级”。
第三:有些家长非常忌讳注射抗生素,医生再三确认需要输液治疗,家长还是不同意,最后选择口服,那么,口服和注射我们该怎么选?判断一个药的疗效,不能只看输液还是口服,而是看能否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
一般的感染患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所用的口服药吸收良好,患儿也愿意吃药,服药后没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那么,就完全可以口服给药。
比如是一位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或者因高热产生恶心、呕吐等明显胃肠道症状无法服药,那就可以选择注射给药。一般情况下,如病情许可应首选口服抗生素,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口服抗生素。
第四:经常在窗口碰到家长问,哪种抗生素比较好?贵的抗生素比较好吗?抗生素的种类很多,主要是针对病情来选择相应抗菌谱的抗菌药物,如果用对了抗生素,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用不对,再贵的抗生素也没疗效。
第五:某些类别的抗生素在特定人群中限定使用。在我们儿科专科医院,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许多与药物分布、代谢、排泄相关的脏器并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一些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使用耳毒性药物而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使用了氨基糖苷类药物。
第六:其他使抗菌药物的情况。如外科预防性用药,一般而言可在手术前30分钟预防性给药。其目的是预防手术后切口 ,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七:还有些家长会问,家中是否需要常备抗生素,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认为没有意义。首先,不同感染可能选择的抗菌药物种类不同,而且常见病,如感冒、腹泻,首选药物也不是抗生素。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细菌耐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菌药物的管理与合理用药的宣传,政策法规的制定已刻不容缓。总之,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抗生素,我们既不用“闻之色变”,也不能将抗生素当成“万能药”,我们应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