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了喂感冒药,不治病还有副作用

文 / 十月呵护
2019-11-25 23:14

感冒了要吃感冒药,大概是所有中国人积攒下来的生活经验。

尤其是老一辈儿人,大都有一种观念:孩子刚开始感冒发烧要赶紧喂药,否则拖久了可能会发展成肺炎。

但实际上,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没有特效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感冒药还容易出现很多副作用。

今天,我们具体聊一聊感冒和感冒药。

为什么说没有特效感冒药?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说一下感冒。

我们所说的感冒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可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引起,但其中9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

引起感冒的病毒有两百多种,常见的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

虽然病毒种类繁多,但大都是自限性的,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这些病毒,感冒症状通常5~7天就会缓解。

所以,感冒了本身就不需要吃药,而且目前也没有针对这些病毒的特效药。

我们市面上的感冒药,主要是缓解感冒的症状,如流涕、鼻塞等,不能帮助人体对抗病毒,能消灭感冒病毒。

所以说,没有特效感冒药,孩子感冒了,也不建议吃感冒药。

吃感冒药副作用较多

家长比较熟悉、常用的感冒药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复方感冒药,一类是中药、中成药冲剂,还有一类是抗病毒感冒药。

这些药使用时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下面分别来说。

01 复方感冒药

像家长们较为熟悉的小儿氨酚黄那敏、快克、小葵花、艾畅、惠菲宁、复方福尔可定等,都是复方感冒药。

这些感冒药中主要有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伪麻黄碱、右美沙芬、金刚烷胺等成分。

这些有效成分中,除了乙酰氨基酚是相对安全的退烧药,其他的成分都有较明显的副作用。

另外,儿童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也就是说一种感冒药可以同时缓解鼻塞、发热、头痛等多个症状,使用时容易出现药物过量使用和过度使用的情况。

比如说,孩子感冒后出现流鼻涕、发热的症状,同时服用了小儿氨酚黄那敏和对乙酰氨酚。

小儿氨酚黄那敏中除了有减少鼻涕分泌的马来酸氯苯那敏,主要还有乙酰氨基酚。同时给孩子吃两种药,会造成乙酰氨基酚过量摄入。

乙酰氨基酚虽然是安全的儿童退烧药,但过量摄入,容易造成肝损伤,甚至有肝衰竭的风险。

若孩子感冒后只有流涕一种症状,服用了小儿氨酚黄那敏,虽然可以缓解孩子的流涕症状,但由于药物中还有乙酰氨基酚等成分,会出现过度用药的情况。

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统计了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数据后发现,有69例因服用复方感冒药过量而死亡的病例,其中多数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

因此,FDA最终表示:

与此同时,FDA也要求药厂修改了儿童感冒药说明书,在上面标注了儿童可用的具体年龄。

纵观国内,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儿童感冒药说明书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

这并不是说我国的感冒药更好,相反,家长给孩子使用时才更要警惕。

02 中药、中成药冲剂

中成药冲剂在很多家长口中,都有着“药到病除、天然无刺激、没有副作用”的神奇功效。

比如常用的有穿琥宁、炎琥宁、喜炎平注射剂,板蓝根、银翘片、双黄连、小儿感冒颗粒等。

虽然使用广泛,但目前没有一种中成药被证实对感冒有效,相反的,近年来还收到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报告。

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第2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穿琥宁、炎琥宁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应谨慎用于儿童患者。

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涉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病例报告达1048例。

在2017年9月23日,国家药监局发出了“停止使用,立即召回”的通知!

基于这些数据和报告,我们并不建议儿童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感冒。

至于中成药颗粒,同样不建议用。中成药的成分复杂,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都显示:尚不明确。

药品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不明,也就是说该药没有进行临床试验,或者临床试验数据不足。

另外,中药是中国的特色,外国人不用。目前没有任何数据表明,我们使用中药治疗感冒,比外国人吃西药或者不用药病程更短。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一般不推荐儿童使用中成药、中药治疗感冒。

03抗病毒感冒药

目前国内儿童感冒应用较多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利巴韦林、奥司他韦、金刚烷胺、更昔洛韦等。

很多家长在就诊时,医生就会开这些药,但其实,它们都不用于治疗普通感冒。

以利巴韦林为例,利巴韦林又称为病毒唑,因为名字中有“病毒”二字,常常被认为是抗病毒的特效药。

但实际上,利巴韦林目前仅用于明确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引起的重症呼吸道疾病。

如果不合理使用利巴韦林,可能会出现溶血性贫血、胎儿畸形等副作用。

因此,使用利巴韦林治疗感冒,属于超说明书使用。而且目前也没有研究表明利巴韦林对于治疗感冒有效。

另外,家长们比较熟悉的奥司他韦、金刚烷胺,其实都是治疗流感的药物。

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两种病,用奥司他韦、金刚烷胺治疗普通感冒也是无效的,具体原因可以参考这篇:奥司他韦是“神药”?没弄清这几点别给孩子吃

至于更昔洛韦,它属于抗DNA病毒药物。

引起儿童感冒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都属于RNA病毒,因此对于这类病毒感染也是无效的。

鉴于这些原因,孩子感冒后也不推荐吃抗病毒药物治疗。

不吃感冒药孩子感冒了 如何正确用药?

虽然不建议吃感冒药,但并非孩子感冒后,看着他难受就一点药也不能用。

家长在给孩子服用药物时,需要把握这几个原则。

1.最好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

每个孩子感冒后的症状都不同,比如有的孩子会鼻塞、流涕,有的只是单纯的发热、打喷嚏。

那么在用药的时候,就只选择对症状治疗的单一成分药物即可。

孩子发热可以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酚,药物只作用于发热;鼻塞可以用生理盐水洗鼻,药物也只是缓解孩子鼻塞的症状。

这样一来,既能缓解孩子感冒的症状,也不会出现过度用药的情况。

2.注意看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可以传达很多信息,如药品的使用年龄、药品的规格、药品禁忌症等。

给孩子买药先认准儿童用药,以及儿童可用年龄,不能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

其次要注意药品规格,同一种药,药品的规格不同,购买时不注意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比如常用的退烧药美林,就有15ml/0.6g和30ml/0.6g的。

如果家长不注意,两种不同规格的药服用同样剂量,很容易出现药物过量服用的情况。

另外还要注意药品的禁忌症,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如果药品禁忌标注:尚不明确,这种药也不建议使用。

总的来说,给孩子吃感冒药,除了能缓解家长的焦虑,给家长一点心理安慰,并不能减少病程和治好感冒。

孩子生病了家长不要急病乱投医,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才是对孩子的健康负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