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先别急着吃药,试试这5首饮食小方

文 / 健康潍坊
2018-03-15 11:35


感冒属于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初期治疗得当往往很快痊愈。今天国医堂曹志强主任所介绍的5首饮食小方,可以作为感冒初期的家庭疗法,如果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还是需要及时就医。

感冒为常见病,症状有轻有重,轻者俗称“伤风”,重者又称“重伤风”,中医也称“时行感冒”,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喷嚏、流涕、全身骨节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在机体正气不足,复感风寒、风热或暑湿邪气致病。治疗常以辛凉解表或辛温解表为主,兼暑湿者,佐以清暑利湿;虚人感冒,宜扶正与祛邪并用。

饮食疗法的原则也是这样,现将治疗感冒的饮食疗法数种选介于下,以供参考。

葱粥

先将水煮沸,然后加米再煮,临熟入葱,再略沸,食盐少许调味,趁热食下取汗。

按:《订正食鉴本草》说:“葱粥,治伤风鼻塞。用糯米煮粥,临熟入葱,连须数茎,旨再略沸食之”。葱粥具有发汗解表、调养胃气、发散风寒功效。可治疗感冒风寒之轻症。

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辛温,升浮上达,入肺、胃二经,功能外散风寒、内通阳气。《本草便读》说它“行肺胃以通阳,可温散而发汗”。

《本草纲目》说:“时疾头痛发热者,以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

据药理研究,本品“含有挥发油,油中为大蒜辣素”“能刺激汗腺,有发汗作用;并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健胃作用”(《中医方药学》)

白米煮粥,性味甘平,助脾益胃,故用葱粥治风寒感冒,祛邪而不伤正,是为群众所常用之食疗便方。但表虚多汗者不宜。《随息居饮食谱》说葱忌同蜜食。

姜糖饮

配方:生姜五片,红糖30克。水一碗半,约煎至一碗,热服取汗。

按:生姜糖水热服,具有发汗解表、散寒止咳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感冒风寒初起、头痛鼻塞,或雨淋受凉、寒冷腹痛等症。

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脾、胃三经,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消痰行水、解毒等作用。

《本草纲目》说它“生用发散、熟用和中”。《本草备要》说生姜“辛温,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病,伤风鼻塞”。

红糖,为蔗汁经火炼制而成,味甘性温,有益脾胃、散风寒及活血化瘀等作用,民间常将它和生姜煎服,治疗风寒感冒初起。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曾载有验方“姜葱红糖汤”,治疗感冒及受凉腹痛等症,用葱白头(连须)三至七个,生姜(去皮)三至五片。水煎浓缩,加红糖适量,热服取汗。此方与姜糖饮功效大致相同,亦可参考使用,但属感冒风热兼有热燥痰者不宜。

葱豉汤

配方:葱白3~5条(切碎),淡豆豉10克,水煎热服。

按:葱豉汤见《肘后方》。由葱白、淡豆豉组成,具有通阳发汗、疏散寒邪功效,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轻症、恶寒微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等症。

《本草纲目》说:“感冒风寒初起,即用葱白一握,淡豆豉半合,泡汤服之取汗”。

《本经逢原》也说:“葱茎白辛温上升,入手太阴足阳明经,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故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香豉汤”。若风寒较重者,尚可加入生姜三片同煎。若属表虚汗多之伤风感冒证不宜。

葱白豆腐汤

配方:葱白五条(切断拍碎),豆腐二块。先将铁锅烧热,即放入葱白豆腐,并快速炒至香气大出时,淬入清水一碗,加食盐少许,再煮片刻,待水沸起时取出温服取汗。

按:葱白豆腐汤,民间常用来治疗伤风鼻塞、流鼻涕、喷嚏、咳嗽、喉痹等症。

葱白,性味辛温,利肺通阳,发散风邪。豆腐因加工制作时加入石膏,故其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经,有和脾胃、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止咳消痰作用。葱白豆腐汤,具有解表和清热功效,对伤风感冒略偏于风热者适宜

黄皮叶煎剂

配方:黄皮叶12~15克(干品),水二碗,煎至大半碗,温服。

按:据《岭南草药志》记载,黄皮叶水煎服,对治疗和预防流感效果较好,退热作用缓和,且能帮助消化,服后维持正常饮食。

黄皮,又名黄皮果,属芸香科黄皮属植物,枝叶揉之有香气,果肉酸甜可口,其叶、根可供药用,味微辛苦,性平,有宣解郁热、理疝痛作用。黄皮叶即是黄皮果树的叶,民间多在夏季采收果实之后随即采叶,风干保存备用。

(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