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两个经典退热方
冬春之交,天气忽冷忽热,很多人容易发烧感冒,这两个《伤寒论》中的经典退热方一定能帮到大家。
受寒邪初期喝麻黄汤人们常把感冒称为染了“风寒”,这一类型的感冒就是着凉后引发的,在中医看来,是人体感受寒邪而病发在太阳经脉之中,这样,病还在表证感冒阶段,叫作太阳伤寒,也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麻黄汤证。
麻黄汤里虽仅有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却是受了寒邪、辛温解表的经典方子。据介绍,伤寒邪的人以疼为主,接着恶寒、怕冷、寒战,从舌象上看,没有腻苔(即没有热象),干烧没有汗。
“其实中药治疗发热很迅速,关键是对症,”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说,“现在,麻黄汤之所以在临床使用时没有起神效,是因为大多数人到医院求诊时已经过了使用的最佳时间。因为寒邪进入体内的时间一长,便会随着内环境(也叫体质)的热邪、湿邪等化热、化湿,就不是麻黄汤证了。”一般来说,一旦有嗓子疼、咳嗽等湿热之症就得变换治法,不能再按照麻黄汤证治疗了。
“发热、汗出、恶风”喝桂枝汤与麻黄汤证怕冷不一样,有一种感冒怕风且汗流不止。正常人感冒发烧,一旦出汗烧很快便随之退去,但是“中风”的人恰恰是边发烧边汗出。这里的“中风”是指《伤寒论》讲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发热、汗出、恶风”,这正是典型的桂枝汤证。伤寒的病人开始就是以恶寒、怕冷、身上疼为主,当用麻黄汤,而桂枝汤证则是一生病就开始发烧、怕风、出汗,且虽有汗出但烧不退、脉浮缓。中医认为这类感冒出汗会导致营阴虚少,所以叫作中风表虚症。这个症就得用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汤中五味药有三味药是调料。这个方子既治表又治里。这一方子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如果需要治表(即发汗)时,喝完药休息片刻,赶紧喝点热粥即可助药力,身体便会发汗。
张仲景针对桂枝汤提到,“半日许令三服尽”。而“半日许”是六小时,也就是每次开的药六小时内吃完,每两个小时服一次,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裴永清认为,凡是治疗外感发热的方子,一定要两个小时服一次,而且每个方子最多开三副药。因为只要药开对了,只需三副就能解决问题,而三副药服用后仍不见好,估计是方子不对或病情已经发生变化,应重新辨证开方。
点击文章末尾蓝色“了解更多”,专业医师在线为您解答健康问题,首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