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读懂立秋养生的“收和藏”,这个秋天怎么过?

文 / 健康卫视济宁新媒
2017-08-07 05:01

从今年立秋到明年立春,计6个月,万物应该处于“收”和“藏”的状态,但是除了这45天以外,都处于阳气“泄”的状态。

因此,这45天的阳气“收”的好不好,决定了我们剩下4个半月的健康!就跟我们攒钱一样,这45天要储蓄足够多的钱,供我们后面4个半月时间开支,不然只能借钱度日!

立秋到秋分这45天决定了我们剩下4个半月的健康

丁酉立秋 2017年8月7日闰6月16星期一

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标志着我们已经入“收”的状态。

天地四季的自然法则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形态呈现,循环往复。秋的本质是“收”,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方面要围绕“收”字做文章,才是秋季养生的根本。

丁酉年木运受困,春生不足;而在夏三月万物生长的季节,又遇2个月的“夏行秋令”,使得万物生长雪上加霜。

8月7号立秋到秋分这45天,又遇“秋行冬令”利于阳气的收敛;虽说今年春、夏生长不利,但秋收能收还算幸运!

从今年立秋到明年立春,计6个月,万物应该处于“收”和“藏”的状态,但是除了这45天以外,都处于阳气“泄”的状态。

因此,这45天的阳气“收”的好不好,决定了我们剩下4个半月的健康!就跟我们攒钱一样,这45天要储蓄足够多的钱,供我们后面4个半月时间开支,不然只能借钱度日!

找谁借?借五脏六腑本来不多的阳气。因此,把握好这黄金45天!

对于夏天阳气亏虚而又未补足的人,立秋是个大考验

马上立秋,但仍处于最热的中伏之中,我们的中伏还没过完,末伏还没开始,接下来的三伏灸怎么做?

立秋至秋分(9月23)计45天,虽说是好日子,毕竟也是多事之秋,忽冷忽热,忽风忽雨,天地冷暖空气搏斗形成拉锯战,动荡不宁。秋分一过寒凉大局就定,虽说今年秋分之后“秋行春令”,就由它去吧!

人们经过一个夏天的苦熬,吃不好、睡不安、流大汗.....总之很伤阳!夏季阳气亏虚,秋冬必寒凉,而今年的秋冬4个半月,你还要超额支出!

对于夏天阳气亏虚而又未补足的人,立秋是个大考验,因为人身体中的寒邪与自然界的寒邪同气相求,产生以寒凉为病因的各种不适症;今年肝木受困,肝不养筋,关节问题尤甚,还有心脑血管疾病。

解决的方法,当然还是艾灸!

既然立秋之时,寒热相搏厉害,人体也会随之烦躁不安,这时艾灸也要讲究阴阳平衡,不然虚火上炎。

秋跟肺脏对应,属金,而金克木(肝脏);而土生金,金耗伤土气(脾胃);就是说秋天肺脏当令,它上克肝木,下克脾土,特别是今年,肝木受困,因此要调肝补脾敛阳,再加上今年的湿气重,补脾胃是肯定的。

艾灸取穴

第1天:大椎、关元、三阴交、太冲穴

第2天:中脘、章门、三阴交

第3天:关元、太白穴、太冲穴

每天一次,每次每次每穴20分钟,艾灸3天休息1天。

立秋的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区别

一般而言,立秋多在阴历六、七月之交,因此立秋在阴历六月为早,阴历七月为晚。

而考量“凉热”的时间段应该指的是阴历七月,这个和我国古代的历法有关。

我国古代还根据天干地支来纪月,节气就成了月份的起止点。立秋对应申月的开始,也就是一年中的第七个月。

另外,立秋又多出现在阴历六七月之交,所以人们就通过立秋早晚比较阴历七月凉热的关系。

立秋后会凉快吗

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区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为主,降雨天气不明显,气温仍可达到31-33℃,日平均气温仍属偏高状态,天气依然“闷热”。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间的温差变大,一早一晚人们的体感温度将比前几日偏低一些。

立秋后会出现秋老虎天气。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再说,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季节。立秋后,进入秋季,太阳辐射的减弱,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热量渐渐减少。而夜晚延长,地表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反而增多。气温开始出现由高转低的趋势。

立秋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衣:立秋穿衣需注意“春捂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食:不宜大补少辛多酸

刚入秋不宜大补,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

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调理脾胃

实际上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住:早卧早起防治空调病

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不适宜高强度的运动,应避免过度出汗,同时还可选择“鸣天鼓”等保健运动。

立秋之后,空调病预防有三

首先,立秋以后,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

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

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行:多做户外运动仍要防暑

立秋后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可适宜多做些户外活动,例如,做些健身操、小球类运动,周末还可尝试登山等户外活动。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