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含钙量是牛奶的7倍,售价达到20元1斤的高钙果,怎么不种植?

文 / 老赵美食说
2022-03-12 00:42

又是一年野草、野果生长的季节,万物复苏,身居山林的人们也算着时候往山上跑。春天是大山馈赠人们的最好时期,许多植物抽苗、发育,许多野果长出浑圆的小果实,让山里人大饱口福。

在中国的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地,那些在海拔1250米以下的山林草丛间,你很容易发现一种紫红色的小果实。它们匍匐在草丛里,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踩过去。

果实浑圆,带着漂亮的紫红色,越成熟,紫色越浓艳。摘下来仔细观察,果实为球状浆果,张嘴咬开,先是一股浓郁的果香味扑鼻而来,浆果特有的果汁充斥口腔。果肉呈现红色,滋味酸甜可口。

这种果实,名为地菍。据说,它的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集药用、观赏用和保健用于一体的优良地被植物。具有活血止血、消肿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同时,地菍还是高钙高钾低钠的水果,经常食用地菍,有维持身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由于矿物质含量极高,特别是钾元素和钙元素,这两种人类所需要的元素颇高,因此地菍也有“地茄子”的叫法,有人曾说,地菍的钙元素含量甚至能达到牛奶的7倍,要不是因为地菍的生长环境有限,估计要成为全国流行的水果。

地菍能食用,也能提取天然色素。村里人十分喜欢地菍自带的紫红色,将地菍果实采摘回来,将里面的果汁挤出来存放,在酸性条件下,果汁的紫红色颜色鲜艳,质地稳定,拿来同苏打水、果酒、点心一同着色,或是干脆做成糖果、冷饮。

由于地菍的天然色素提取简单,成本低,因此许多村里人喜欢将地菍作为布料的染色剂。尤其是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侗族村寨,人们采摘成熟到发黑的地菍,用地菍提取出来的染液浸染棉布,做成漂亮的红紫色布料。若是加入明矾、铁粉,还能变蓝紫色和深灰紫色。

地菍的颜色,也给童年的小朋友带来一些小麻烦。由于果实的汁液呈现紫红色,吃多了以后颜色叠加,舌头、嘴唇都会变成黑色,以至于小朋友偷吃地菍后总能被家长发现,回家就会挨训。

不过,地菍的营养价值极高,就算是偷吃,只要不吃多,影响到正常三餐,倒是没什么关系。如今的地菍价格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廉价,若是能忍住口水,摘下一筐地菍拿到集市上卖,也能卖到20元一斤的价格。

地菍如今还未形成大规模的人工种植,倒不是说种起来麻烦,只是作为野果,在南方的山野间,地菍还是比较好找的,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移植几株苗苗,回家里的院子或花盆里栽种。

因为地菍的经济效益尚未被人们挖掘出来,做成一条出彩的产业链,因此农民们也不会为了这野果,专门开辟一块土地来种植。什么时候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地菍,把地菍的功效发挥到最后,就会有人愿意种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