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云教授:谈羊奶对人体的12种益处

文 / Daily健康生活资讯
2021-11-08 09:46

(曹斌云教授)

曹斌云教授:1955年出生,农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奶山羊研究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山羊研究所长,中国羊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1

羊奶有利于弥补膳食结构不足

羊奶是天然绿色营养保健食品,羊奶中的营养成分非常均衡、合理,被称为“完全营养品”。由于中国人通常都以食用植物类食物为主,存在着严重的营养单一、失衡和不全价的问题。而奶山羊采食品种繁多的饲草和饲料,经过一系列的特殊消化代谢,抛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合成了接近人类母乳的动物乳蛋白、脂肪、乳糖等营养物质,能够弥补天然植物营养的不足,可充分发挥平衡人类营养的独特作用。

2

羊奶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羊奶中含有10种多种免疫球蛋白、抗体、生殖、生理激素、天然抗生素,以及大量的保健和抗病因子,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

羊奶有利于调解体内酸碱物质平衡

日本一位医学专家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性物质在体内愈来愈多,不断堆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另外,酸性体质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对女性来说,酸性体质是美容的大敌。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羊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而且羊奶偏碱性,PH值为7.0左右,长期饮用有利于维持和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4

羊奶有利于防止“亚健康”

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到疲劳、失眠、头晕、耳鸣,觉得心慌气短、腰酸背痛、不思茶饭、抑郁健忘,或是常常觉得很累,那么这个人就处于人体的第三状态-亚健康。而亚健康状态完全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和习惯来改变的,在合理膳食方面,天然、绿色、易吸收的营养食品,是首选的食品。丛这个角度说,羊奶有利于防治亚健康,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利于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5

羊奶有利于预防缺钙症状

羊奶中的钙和磷的含量也高。其含钙量为人乳的5倍,比牛奶多15%,这对于发育旺盛的青少年、生长的婴幼儿及怀孕哺乳期的妇女,特别需要。

6

羊奶有利于预防乳糖不耐症

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调查发现,由于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体内分泌乳糖酶不足,因而,我国成年人饮用牛乳后乳糖消化吸收不良率高达86.7%,而羊乳中含有丰富的ATP(三磷酸腺苷),可促进乳糖分解转化利用,饮用不产生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症。研究表明,形成人“乳糖不耐症的”的原因是人体内缺少消化牛乳的乳糖酶,只是牛奶在胃肠中形成凝块、不易消化。而营养全面、比牛奶更容易消化的羊奶是“乳糖不耐症”者的最好乳品选择。

7

羊奶有利于预防过敏症的发生

山羊奶缺乏as2-酪蛋白和y-酪蛋白,有人认为,这是饮用羊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因为as2-酪蛋白和y-酪蛋白是强过敏原,饮用牛奶中这些过敏源后极易产生皮疹、湿疹、便秘、腹胀、腹泻等乳糖不耐症。

8

羊奶有利于消化吸收

一是由于山羊奶中含有大量的ATP,可促进乳糖的快速代谢和吸收,二是山羊奶中的蛋白质颗粒比牛奶小,消化吸收快,特别是山羊奶的脂肪中以中、短链脂肪酸为主,更易消化吸收。据研究证明,山羊奶在人体内的消化时间仅为22小时,而牛奶为32小时。

9

羊奶有利于消除肥胖症

山羊奶中的糖为乳糖,有调节胃酸促进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羊奶乳蛋白的颗粒比牛乳的小,脂肪球只有牛奶的三分之一,人体消化吸收后,代谢快速,因而,食用山羊奶不会造成脂肪堆积和肥胖。

10

羊奶有利于暖胃补肾

我国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羊奶性甘温,能补寒冷虚乏,润心肺,治消瘦,疗虚劳,益精气,和小肠气,利大肠,医小儿惊厥,干呕反胃。”南朝齐梁时期医学家陶宏景说:“羊奶实为补肾,故北方人食之多强健。”中医认为羊奶属温性食品,有暖胃、补肾的功效,长期饮用能改善夜尿多的现象。

11

羊奶有利于护肤养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奶汁主治补五脏,命人增白悦泽、益气、治瘦、悦皮肤、润毛发、点眼止泪。”“羊乳还有润肤祛斑的功效,经常用羊乳涂搽皮肤,可以使皮肤变得光泽滋润。”现代研究证实,山羊奶同母乳一样含有丰富的EGF因子(即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因而具有延缓皮肤衰老、预防色斑、祛除皱纹,令皮肤光泽、细嫩、有弹性等功效。实践中还发现,长期饮用山羊奶的人皮肤白嫩,对健美具有特殊功效。

12

羊奶有利于益智健脑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羊奶中含有丰富的脑磷脂,核苷酸等益智健脑的营养和保健物质或因子,滋补作用强。长期食用有利于大脑神经的修复和保健。

感恩您的阅读分享!祝愿你与你的家人安康!

●陕西着力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

● 揭秘‖专家为何力推羊奶,“第二母乳”食疗“治百病”是否属实?

●曹斌云教授:谈羊奶对人体的12种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