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不尽、擦不净是怎么回事?
“每次蹲厕至少半小时,在厕所使劲了老半天,也没多少收获~”
“有时候决定放弃,站起来之后发现意犹未尽,还得蹲下继续努力……”
“好不容易完事儿了,但就是擦不干净,别人只要二三张纸巾,我用五张都不行。”
排不出、排不净、擦不净……这样的排便问题应该不少人都经历过。而可可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如果你经常这样,身体可能遇到麻烦了……
1
肠道疾病,是引起各种排便问题的“导火索”
1、肠道过于兴奋——肠易激综合征
若经常在早上出现腹痛、腹胀;又或者在进食后或者紧张时,想拉肚子;有的人则到了厕所却“临时”便秘;便秘和腹泻经常交替存在……这些情况很可能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患者大多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菌群失调的问题,且这些人群肠道中所含的组织胺和类胰蛋白酶数量相对更高。因此,肠粘膜对刺激性物质的分泌反应增强,肠道就高度敏感,“屁大点事”都能让整个消化系统有反应。
【应对措施】
普通的肠易激综合征是可以自己调理的:
①摆脱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紧张、敌意、恐惧等,可以和家人好友倾诉心中的不快,又或者出去走走散心,释放情绪,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②避免吃太多产气的食物,像大豆、番薯等;或者机体不耐受的食物,像乳糖不耐受的别吃牛奶、干酪等,果糖不耐受的少吃甜饮料、果汁等。
③调节肠道菌群
*直接补充益生菌,酸奶、豆豉或益生菌补充剂。
*间接补充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生长,包括寡糖、抗性淀粉、聚葡萄糖等。
若是症状严重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直肠发炎——慢性肠炎
如果你吃啥都没胃口,还想吐;身体发热,常伴有间歇性腹部隐痛、腹胀的症状;排便时会有肛门下坠感,大便不成形,这就可能是直肠炎症。
长期过劳、营养不良、微生物感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肠道紊乱,若不及时干预,就可能因肠道黏膜破损而出现慢性肠炎的情况。
需要注意,慢性肠炎若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也会有癌变的可能,主要是由于肠道反复的炎症刺激,导致肠管黏膜溃疡的形成,最终也会出现局部溃疡癌变,尤其是出现粘液便、黑色脓血便时,务必提高警惕。因此,若怀疑是直肠炎一定要及时治疗。
3、肠子里长东西——肠息肉、肠癌
一旦直肠发炎比较严重,就容易长出一些小疙瘩,比如:肠息肉。
①肠息肉
一般来说,小的肠息肉并不会引起不适,但随着息肉增大、增多,就容易导致肠腔狭窄,不仅排便困难,在排便过程中还会出现腹痛感。
另外,息肉表面的血管丰富,很容易出现糜烂出血,排便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便血的情况;而且息肉压迫粪便,大便会呈现细长条状,且有沟壑。
除了排便异常,若短时间内面部大量长痘、口唇突然长黑痣,也可能是肠息肉的预警。
如果小疙瘩是恶性的,就是肿瘤,这个病就是直肠癌了。
②直肠癌
肠癌患者容易出现便秘、腹泻交替,以及粪便带血的情况,且大便通常不成形;部分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长期不能排便。
另外,肠癌患者不仅会有腹痛,腹部还能明显摸到硬包块;往往还会有身体发虚、头发脱落、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提示:据统计9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因而若怀疑有息肉一定要及时就诊治疗。另外,建议40岁以上,不管有没有结直肠肿瘤家族史和不适,至少应该有1次肠镜检查。
2
大便后回头看一眼,或许能“救命”
大便虽然让人觉得污秽甚至恶心,但是也很重要,常常能反应一些健康问题。因此,排完大便后千万别急着冲,回头看一眼。
1、看形状:正常人的大便应是湿软香蕉状。
若是呈一颗一颗硬粒,则大多说明体内缺乏纤维素和水分,需要多吃蔬菜水果;排出的粪便呈水样状,这是腹泻的症状;如果大便比较细长,可能说明肠道出现了问题。
除了形状,观察便便的颜色尤其重要——80%以上的消化道类炎症或者癌症早期,都会使粪便的颜色出现异常。
2、看颜色
正常大便的颜色大多为淡黄至淡褐色,最健康的则是金黄色的香蕉便。若是颜色异常则要警惕!
*黑色大便:如果并非饮食、药物引起,往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
*白色大便:可能说明胆道或者胰腺有梗阻,胆汁出不来后,大便就会呈白色。
*红色大便:可能是下消化道或是肛门直肠部分有出血——若是红血跟大便混在一起,多可能是直肠问题;若大便外面附着红血,多是痔疮引起的。
*黄色或油腻的大便:大便呈黄色油腻状,有时甚至有恶臭,可能说明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太多了;也可能意味着你有肠道损伤,或者有吸收不良症。
3、闻气味
健康人的大便不会特别臭,除非有时吃的肉食特别多,但往往只是一时的,清淡饮食便会恢复。如果天天排便恶臭无比,就要警惕了。
*大便有刺鼻酸味,多是发酵性消化不良结果;
*伴有腥味的焦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且量较多;
*水样便并伴有鱼的腐臭味,是肠内大量血液或黏液分解的表现;
*肉汤样大便伴奇臭味,多见于肠出血性坏死性炎症。
出现以上异常症状时,建议大家及时做个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3
3个小方法助你轻松排便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①固定排便时间点
正常人一般在早晨起床后和饭后2小时内会有便意,有规律性地在这两个时间段排便的人,一般肠道消化功能都比较好。另外,每天1—2次,或1—2天拉1次,其实都算正常范围。
②掌握排便时长
每次排便最好控制在3-5分钟,不超过5分钟。坐便时间久,容易引起肛垫下垂,形成痔疮。
③控制排便力度
用力过猛,容易造成拉不干净的感觉越来越重,甚至对于一些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来说,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一般力度以微微用力,能感受到菊花的绽放,但又不会过于盛开为宜。
2、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①一日三餐按时进食,两顿饭间隔4个小时以上,让肠道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和调整。
②不吃过于油腻、甜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果蔬,不仅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蠕动。
③每天喝1500—1700毫升水,大概8杯(每杯200ml)左右。
3、便前准备运动
排便前可以做简单的准备动作,来缓解便秘:
【揉腹】以肚脐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按摩,能促进肠胃蠕动;
【提肛】在深呼吸的同时尽量收缩臀部肌肉,保持数秒再放松,反复多次;
【捏手指】用食指和拇指捏住手指的根部,哪里感觉有点疼,就多掐一会儿,可以帮助产生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