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内劲站桩意义所在?

文 / 霸图说健康
2021-10-12 19:08

历来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有一种运动既简单又神秘。那就是目前在网络平台中大家津津乐道的"站桩"。站桩分很多种类型,譬如:浑圆;混元;无极等等。在众多的站桩中我们的马步内劲站桩最为独特。

马步内劲站桩源自南方少林寺,古时代是寺庙僧人苦修的一种健身功法。在僧人修行的佛法禅宗流派中马步内劲站桩功法秉承"不立文字;口传心授"其内在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巩固自身精神;约束自身行为规范达到"修身"目的。在"修身"过程中能让我们的性灵潜移默化的提高"觉察;动知"让身心卸下"重负";由每一件事的参与者而变成"观察者"。提高生命的质量。

马步内劲站桩功是一门以武术动作为练习体系核心。在最开始训练中针对身体大肌肉群进行训练,提高身体基础力量。在日渐成熟的动作训练后有意识地提高肌肉前端末梢筋腱参与。这是一个极其痛苦和难受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又是运动身体深处骨骼肌不可缺少的方法。人体随年龄的增大,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会不同程度的丢失骨骼肌。现代医学知识研究中我们知道人体骨骼肌的减少会带来一系列的"代谢"问题。骨骼肌肉是维持身态平衡的重要参与者,如果缺少它们那么"三高""痛风"也会陆续来临。

在内劲站桩中,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心境是高度统一的。这也是气功练习中"身心合一"也俗称"调身""调心"。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心"至少在站桩这段时间内我们是"身体""心理"都得到了"回归和放松"。这种短暂的"放松"能及时改善身体平时的"应急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内劲站桩,"血压"平缓下来了,也不那么"焦虑",对凡事也能冷静地处理。忽然之间或许能体察到不同的东西!这种也就是佛家"顿悟"。

在内劲站桩中,训练有素者。身体内的血液会由内而外的循环起来,全身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也会加大运动。明显感觉到练功后,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提高。这种状态俗称"泛周天"传统文化中认为这就是"气血"运动。这种运动在普通外在的一般性运动中是无法体会的。一般性的运动是用过肌肉的屈伸做功,提供心肺功能,带动血液循环。而内劲站桩是通过"骨骼肌"运动产生"压力"强迫运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在这压迫运动中,我们的身体又要有一个"放松""虚"状态,身体任何地方不能有"僵直"所以经常习惯性运行内脏的气血供养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溢到表皮,这种溢不是通过主动脉而是通过毛细血管为纽带。恰恰是这种运动是现代人最为欠缺的。

气血的外溢表皮现象也是与"外界能量"交换。经常重复性的这样运动,能让我们延缓衰老,改善身体。比同龄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