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是健康的“放大镜”,这些小变化暗示疾病上身,别忽视!护好足,强身体、不畏老

文 / 小Q健康之路
2021-09-23 09:39

我们的双脚,就像一对勤勤恳恳的“老牛”,不仅承载着身体的全部重量,带我们行走四方,更是人体的“精气之源”。

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地送往各个器官。因此,说它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点不为过。但也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角色却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会忽略对脚的保养。

“腿勤人长寿,脚健人身壮”,腿脚其实是人体保健养生的一个重点区域,更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其细微变化都可能折射出多种潜在疾病。

一、双脚透露的健康秘密

一旦脚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很可能是我们的身体敲响了“警钟”!

1、干裂蜕皮

天气干燥,可以说是双脚干裂蜕皮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您一年四季都干裂,甚至用了润肤乳也不见好,就要当心是否是以下两种原因了:

缺乏维生素:像缺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的时候,都可能会让皮肤弹性变差,影响皮肤的再生细胞功能,而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本就很差,就相对更容易出现干裂了。

真菌感染:夏季温度高,气候潮湿,细菌也更为活跃,脚部真菌感染的风险也更高,但这类人群的脚裂往往伴有皮肤瘙痒、小水泡、蜕皮等。建议及时就医,以免病变部位蔓延。

2、经常抽筋

脚抽筋,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如果经常抽筋,就要警惕了。

运动过度、脱水:运动时脚突然抽筋,或是肌肉的猛然收缩,可能是由锻炼或脱水引发的短暂情况,运动前要更注重热身。

缺钙:缺钙会让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加、兴奋度提高,引起肌肉痉挛。

血管性疾病:三高、中老年人群经常抽筋,且补钙没有改善时,要特别警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它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下肢缺血,从而引起腿酸疼痛、脚抽筋。

3、脚麻

一般情况,脚麻可能是蹲久了、受压等原因所致,在几分钟内会自动缓解,但若是不明原因的脚麻,或者经常出现,持续时间很长,则要当心:

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会因神经受压迫,引起麻木。这种麻木会从臀部沿大腿的外侧放射到小腿前内侧,最后到足趾,同时伴有腰痛。

脑血管病:脑梗、痛风、一过性脑出血等,因为血管的堵塞等,使得大脑处理触觉的部位受损,导致麻木。且不止手脚,躯干、脸部也可能出现麻木的感觉。一旦出现,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更大危机。

末梢神经炎:感染、过敏、营养不良、糖尿病等都可能引起末梢神经炎。常表现为手指、脚趾的对称麻木,还可伴有触觉减退的症状,就像戴了手套、穿了袜子一样,感觉不灵敏。

4、脚凉

脚凉可能是气虚、阳虚等体质问题,同样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贫血的人、心脏衰弱的人,因为血液循环动力不足,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从而导致手脚冰凉。另外,贫血人群脚趾甲会稍微下陷,有类似于勺子形状的压痕。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致使手脚冰凉。此类人群还常伴有食欲不佳、记忆力减退、身体发胖等症状。

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引起四肢末梢循环动脉血供应不足,出现手脚冰凉、肢体畏寒的症状。高血糖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引发更多的并发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脚凉和间歇性跛行同时出现,可能是下肢动脉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动脉硬化闭塞症。

其会影响下肢的血液供应,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脚凉,不及时救治会出现疼痛,然后发展为溃疡,最后坏疽,面临截肢。

5、脚后跟痛

一般而言可能是足底筋膜发炎了。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症状会有所缓解,多采取保守治疗改善。

简单的脚部养护法,每天都能做

1、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四肢寒冷,还能刺激经络,缓解疲乏,有助于睡眠。

尤其晚上7~9点泡脚更好,因为此时肾经气血较衰弱,泡脚能更好地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器官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痛风发作期患者、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等都不宜泡脚。

2、腿足保健操,舒经活络腿不老

足背屈: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有种酸胀的感觉,坚持10秒以上后放下。

足内旋: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尖并在一起,行内八字,两侧韧带会有种牵拉感,至少坚持5秒以上。

足外旋:坐下,双腿抬起与身体呈90度,膝盖绷直,两个脚跟并在一起,做外八字,后边会有一种很勒的感觉,感到酸胀为宜。

足背伸:收回脚,脚尖顶地,足踝要背伸,尽量伸展开,坚持10秒。

对足跟:脚跟对脚跟成为“一”字,尽量让大腿往外撇,做的时候身体不能往前“哈”,要挺起胸膛,坚持5到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