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发热卫生巾”被投诉烫伤,跟个人体质有关?

文 / Jason健康观察
2021-09-22 18:48

近日,某知名品牌的一款“黑科技发热好暖卫生巾”被网友投诉烫伤私处,有人认为其广告中的表述涉嫌虚假宣传。而该品牌回应称,温感因个人体质不同产生差异,“使用效果具体看个人”。

据悉,该卫生巾的广告明确表示无低温灼伤,无刺激。但一边说无灼伤无刺激,另一方面又说“和个人体质有关”,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再看看旗舰店的买家评价,吐槽、差评的不在少数……

投诉的女生说私处被烫伤,究竟烫伤成啥样,有没有到达影响人身安全的程度,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但很显然,这位女士是被低温烫伤了。

而其实,低温烫伤在临床上很常见,并非商家回应的“与个人体质有关”。

日常生活中,开水、滚油、烟头、热金属等造成烫伤的温度通常达到100℃以上甚至更高。但有些热源如热水袋、暖宝宝等,温度相对较低,但长时间持续接触,也能造成皮肤的烫伤,习惯上就称之为“低温烫伤”。

一般认为,造成人体正常皮肤烧伤的温度阈值为45℃,热源的温度、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同烫伤的发生和烫伤程度呈正相关。

皮肤的耐受力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脆弱。研究发现,如果皮肤温度保持在45℃,约6个小时可引起表皮基底层细胞不可逆的病变,当皮肤接触70摄氏度的温度持续1分钟,就可能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摄氏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

高温烫伤通常发生在接触高温物体的瞬间,患者通常会做出烫伤的本能回避反应,非常明确自己被烫伤了。而低热烫伤虽然热源温度较低,但是局部皮肤与热源存在一个长时间的、持续的接触过程,在局部形成了“热蓄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了烫伤的发生。

发病多见于冬季,较多使用取暖用品的时候,由于皮肤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反应,人就不会明显地察觉。加上冬季人体的神经末梢反应本来较为迟钝,皮肤就更不易马上感觉到烫。

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取暖用品,例如抱着很烫的热水袋过夜、电热毯整夜不关,起床后就会发现皮肤发紫发红甚至出现水泡等情况。烫伤部位大多位于下肢,因取暖用品最多用于足部的保暖,而在睡眠中,随着不经意的翻身、体位移动,取暖用品会发生位移,导致下肢甚至躯干、上肢部位接触、压迫热源,从而引起烫伤。

也有发生在其他季节的低温烫伤,例如军训期间炙热的地面导致足底皮肤烫伤,手剥栗子时手食指持续接触栗子,频繁使用打火机导致打火机外壳的温度升高烫伤大腿(放口袋),压着充电中的手机等。

另外,现在很多人会买理疗设备回家用,如红外线频谱仪、热毛巾、家庭理疗设备(周林频谱仪、神灯、火罐)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低热烫伤,尤其是老年人、有系统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昏迷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低热烫伤,且烫伤程度通常都比较严重。

同理,发热卫生巾也是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的。

和开水等高温引起的烫伤以及明火引起的烧伤不同,被低温烫伤后,皮肤表面的烫伤面积看起来可能不大,烫伤皮肤表面也不一定有伤口,但创面往往比较深,而且由于没有特别的疼痛,烫伤在一开始并不容易察觉。

低温烫伤的表现有很多种,当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时,会造成表皮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烫伤。

如果你发觉被低温烫伤了,马上用冷水冲洗创面,或者用冰块冷敷进行应急处理。

千万不要在创面上涂牙膏、老虎油等,这会导致伤口感染!

如果严重的话,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

生活中,有些人认为泡脚就得泡得通红、泡得皮肤发白。其实,泡脚的水温以30~40℃为宜,泡脚的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水温,因为有些人已经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往往感觉不出水温,这样就极易被烫伤。

预防烫伤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给热水袋穿上“外衣”使用水袋时,注意温度不要太高。最好是给热水袋穿上一层“隔热衣”,避免热力直接作用于皮肤。

取暖物品尽量不要过夜使用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睡觉前将热水袋放在被子里先暖被窝,睡觉时取出来,避免熟睡时不知不觉被低温烫伤。

电热毯也不宜开着过夜,上床后应及时关掉电源。

暖风机等不要近距离对着吹,皮肤感觉温暖即可。如果皮肤有发烫的感觉,就说明距离太近了,有被低温烫伤的危险。

此外,糖尿病和血液循环有障碍者、皮肤热敏感性低者以及老年人都不适合长时间使用取暖用品,因为这类人的神经末梢往往比一般人迟钝,皮肤对温度不敏感,不容易感觉疼痛。

最后要说的是,大姨妈期间肚子不舒服想暖一下是理所当然,可以多喝热水也可以敷暖宝宝,有一定的舒缓效果,但热敷也应该是敷在小肚子上,而不是敷在卫生巾那里!况且,这样直接接触皮肤,真的很容易被低温烫伤!#苏菲回应发热卫生巾烫伤投诉##低温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