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传统养生知识对太极养生,都有哪些影响?

文 / 飞哥传说
2021-06-11 18:42

当下,太极拳最大的功用是什么?拳论早已告诉我们了——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其实,太极拳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养生文化的融合无处不在,本文就带您了解一下,我们先从传统养生思想的特点说起——

一、 传统养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传统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精气神学说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养生理论的主导思想和认识方法论。

传统养生思想主要特点,一是《黄帝内经》中说到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

二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精、气、神的调节为运动的基本要点。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以形练气,以气运身,用开合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

三是强调用意,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调身、调息、调神三位一体,使形体内外和谐,动静得宜。

二、传统养生思想与太极拳的融合

太极拳要领的设计,都是力求做到最佳的受力结构,保障气血流通旺盛,下面一起来看下各大要领的养生意义。

头顶悬,下颌内收,可以使头部端正地安置在颈椎上,运动自如,又便于提起精神。

立身中正,使全身脊椎安适正直,平衡自如。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既可以保持全身的圆活,又便于使肩臂放松,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从中心向外运动,以达到力由脊发的要求。

以腰为轴,腰是命门、人体重心之所在,从运动的角度来说,身体的重心稳实不仅能使身体安如磐石,而且也容易调动内气,使上下左右的活动都能柔圆,灵活自如,使胸腔、腹腔及各个脏器在外动与内动中受到极好的锻炼。

太极拳运动时上虚下实,上如杨柳般舒展如意,下如铜钟般稳固,加上虚实转换,自然容易做到前进后退或左或右都能稳健转化。这种连绵不断,井然有序的运动,正合于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有序的健康生理要求。

太极拳动作要求呼吸做到柔、匀、细、长,即有节奏、有规律地呼吸,通过横膈肌的升降活动来扩大肺容量,是真正高效的“有氧运动”。这对于推动体内气化,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太极拳运动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有序活动,有力地增强了人体的抵抗能力,维护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巩固了有序的稳定状态。

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达到“正气强者,邪不可干”,同时也体现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范原则,从社会角度来看,练太极拳者心理稳定,胸怀坦荡,对于各类社会刺激,也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不至于因“七情”过度而损害健康。

三、中医与太极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医养生思想与太极拳理论的融合。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弥补了治疗学领域“病后医治”的不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思想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自我自主抵御疾病的能力。其次,它也推动了太极拳的发展,奠定了太极拳养生思想理论的基础。

中医养生和太极拳养生均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精、气血、津液、经络为理论基础,以养精神行气作为运动第一要务,行动作为保健形式,注重虚、实、动、静的平衡,用整体观和“中和”、辨证的思维理念说明人与自然、形与神、动与静、虚与实、内与外的矛盾与平衡在辨证统一中把握生命运动,揭示影响生命运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太极疗正是秉持着“医武融合 身心健康 治病于未”的理念,历经数载致力于太极运动处方,为大家带去健康的运动理念,科学的运动方法,系统的健康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