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中毒!这种“苦”,吃不得!

文 / 科普中国
2021-05-16 19:03

本文专家:李海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营养科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各类瓜果新鲜上市,正是吃瓜好时节。

当下正是葫芦瓜(也称瓠瓜、瓠子)大量上市的时候,其肉质细嫩、味甘淡,不管炒食还是煨汤都十分美味,虽然各地对其称呼不一,但对其喜爱可一点都不少,“葫芦瓜炒肉片”、“葫芦瓜炒蛋”那都是餐桌上的常客。

但是近来广东中山却发生了一起工人食用苦葫芦瓜中毒的事件,多地也紧急发出“预防苦葫芦瓜中毒的风险提示”。

好好的葫芦瓜为什么会变苦?食用后竟然还中毒了?

葫芦瓜变苦古来有之,《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苦瓠,气味(瓤、子)苦、寒、有毒”。葫芦瓜变苦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种子的问题,可能由于不同基因型之间杂交后导致种子变异或者本来就是苦葫芦瓜结的种子,这种情况少量存在;其二,则可能是由于种植环境及栽培管理不当所致,甚至存贮不当也会导致葫芦瓜变苦。

变苦的葫芦瓜含有一种糖甙毒素,这是一种植物毒素,其性质稳定不会因为烹煮而被破坏,因而会在误食后导致中毒的发生。轻者会出现恶心、乏力、口干、头昏等表现,重者则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腹泻等症状,所以一旦发现葫芦瓜变苦,切不可食用,以免中毒。

如何辨别葫芦瓜和苦葫芦瓜呢?

苦葫芦瓜和正常的葫芦瓜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其形状本也各有不同,不通过品尝确实不易鉴别。但据报道许多苦葫芦瓜外形似白炽灯泡,且比正常葫芦瓜瘦长,而且有些苦葫芦瓜表面凹凸不平。

当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尝一下,不管生熟若其口感发苦则为苦葫芦瓜,不可食用。

葫芦瓜和西葫芦是一种食物吗?

很多人对于葫芦瓜和西葫芦不能区分,虽然两者同属于葫芦科、外形有相似之处但却属于不同种属:葫芦瓜属于葫芦属,而西葫芦则属于南瓜属。

葫芦瓜因品种不同外形各有差异,如葫芦形、水壶形、杓子形、长扁形、海豚形、球形等,表皮圆润无棱角,老辈人喜欢用其干燥果壳做容器;西葫芦一般有粗壮的果梗,棱沟明显,果实形状因品种而异,表面多有棱角。

总之,两者外形有明显区别,比较容易区分。

除了苦葫芦瓜,还有哪些食物会变苦不能吃?

除了苦葫芦瓜外,市面上很多常见的瓜果如黄瓜、丝瓜、甜瓜等有时也会出现变苦的情况,有人好说了,吃点苦正好败败火。可问题是并非所有发苦的瓜都叫“苦瓜”,也不是所有发苦的食物都能“去火”。

如果正常情况下没有苦味的食物变苦就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了,其变苦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含有有毒的糖甙毒素。

虽然对于这类毒素的耐受因个体差异有不同,可能有些人少量摄取后也不会有明显的不适,但从防微杜渐的角度来说,对于苦黄瓜、苦丝瓜等变苦的食物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

除了这些变苦的食物,还有哪些食物需要我们注意呢?

日常生活中除了变苦的瓜果类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食物,如不慎食用也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损害。

发芽的马铃薯:发芽或者部分变绿的马铃薯含有龙葵素,食用后会出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食物中毒。

长时间浸泡的木耳:木耳长时间浸泡后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产生细菌毒素,易引起食物中毒。木耳泡发快,一般半小时即可,切不可长时间浸泡。

未炒熟的四季豆:四季豆、油豆角等食物多含有毒性蛋白、植物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如烹调加工不彻底,毒性成分未被破坏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野生的蘑菇: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其中很多都是毒蘑菇,每年都会有大量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报道,因而对于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定不要轻易尝试。

无法溯源的河豚:河豚的内脏及血液中含有大量神经毒素,加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中毒,甚至致人死亡。因此购买河豚一定要在国家备案的加工经营企业。

发霉的坚果类:坚果类易受黄曲霉菌的污染而发生霉变,极易产生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肝毒性,且为一级致癌物,因此霉变的坚果类一定不要食用。

总而言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频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警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心,不抱有侥幸心理,遇到不寻常或不熟悉的食物更不要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