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肉不如鲜肉?空腹不能吃水果?9条谣言一次揭穿!
不知道大家的家庭群、朋友圈中,是不是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一些“健康文章”,像“震惊!这种食物吃多了致癌”、“你绝对不知道,这样做长命百岁”……
但这些在亲友群传播开来的健康知识很多并不正确,若是天天照着做,危害可不小。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一些常见的谣言,好好揭开背后的真相。
1空腹不能吃水果?太晚吃水果易得糖尿病?关于“什么时候吃水果”的版本大家应该听过不少——空腹吃水果伤胃、饭前吃减肥、饭后吃助消化、晚上吃易得糖尿病……但这些说法都正确吗?其实,对健康人群而言,吃水果的时间没有多大讲究。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人而言,不仅时间上有一定的讲究,种类上也有考究。
而冷冻肉一般都是屠宰后经过分割,直接放入低于零下18ºC的冷冻库里,减少了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很难繁殖微生物,相对来说可以储存很久。正规超市购买的冷冻肉都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生产规范和安全标准,可以放心食用。注意解冻后的肉一定要及时烹饪。4味精会致癌?味精即谷氨酸单钠结晶而成的晶体,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谷氨酸细菌发酵生产出来的天然物质。在我国,味精的制备也大都是以玉米淀粉、大米等谷物为原料,通过发酵、提取、精制而成。这些天然食物和谷物无毒无害,符合国际标准的味精,自然也是无毒无害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食盐一样,味精、鸡精中含有钠元素,而过量摄入钠则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像控制食盐摄入量一样控制味精。5酱油吃多了,皮肤会变黑?身上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是不是会让你们不要吃酱油,否则容易让伤口皮肤变黑?这一言论的来源,主要是因为“酪氨酸”——皮肤中的黑色素物质就是由酪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的。不过,虽然酱油中也含有“酪氨酸”,但食物中酪氨酸含量对肤色几乎没有影响。同理,皮肤有了伤口以后,也不用担心吃盘酱油炒饭就会出现色素沉着了。6喝醋能降血糖?醋中含有醋酸,能减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是有利的。但这并不代表光喝醋就能降血糖。而且专家曾说过,想要醋达到控糖的目的,必须是在餐前服用30ml酸度为6%的醋。若是不能满足这一条件,不仅没效果,吃多了还可能造成胃粘膜的损伤。7来月经,是身体在排毒?言论说:月经是人体不需要的东西,其实就是身体在排毒,真的如此吗?女性的卵巢,每个月都会经历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后萎缩的周期性变化。伴随着这种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也会出现周期性脱落和出血,这就是月经。而从成分上来说,月经里除了血液,还有子宫内膜碎片、炎性细胞、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这当中没有一丁点儿毒素。8一天一片阿司匹林远离心血管疾病?听说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脑梗,一些中老年人就会自行买来吃,觉得作为预防也好。但是,阿司匹林是药品不是食品!只有已经确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需要遵医嘱服用。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非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服用阿司匹林会使大出血风险增加近50%。阿司匹林使用不当引发的出血可能包括: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此外,盲目服用阿司匹林也可能对食管、小肠、结直肠产生损伤,导致溃疡、出血、肠腔狭窄、穿孔等后果。所以,能不能服用、如何服用、服用多久,都是要严格遵循医嘱的。9儿童用药“减半”就好?很多家长都知道小孩子吃药有讲究,但一遇到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却可能把自己吃过的药物,减量给小孩吃。真的很危险!孩子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肝脏对药物的解毒能力不成熟;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也较差;大脑的血脑屏障功能还没发育完全……每一次盲目用药,都可能引发不可逆伤害!用药更需谨慎。专家表示,儿童的药物剂量要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进行计算,而不是简单地将服用剂量减半,又或者磨碎药物那么简单。
科普,我们是专业的!
中国科协官方微信 国家科普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