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出好多汗,好还是不好?

文 / 护士网健康
2021-04-22 00:39

艾灸后,出好多汗,

好还是不好啊?

其实,光说出汗这件事,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是身体主动出汗,是好事,身体的一些废物、垃圾可以通过汗液排出来。如果是身体被动出汗,就是虚脱,对身体不好。

那么,艾灸后出汗呢?

有些人在施灸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甚至被单都湿透,施灸一次出一次大汗,这导致不少人顾虑:身体如此出汗,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呢?

但是,也有些人艾灸后不出汗,又是为什么呢?那么,艾灸出汗,到底好不好呢?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2种情况~

1、艾灸后出汗

上面我们说过了,如果是身体主动出汗,是好事。

艾灸就是身体主动出汗,是正常的。艾灸源源不断的地给身体提供正气,艾灸之后或者施灸过程中出汗,艾灸让身体深层发热后,排出汗液,是在排毒,排邪气,是身体主动出汗,正常的,大家不用担心。

但是也有人在艾灸隔天或者艾灸结束一会之后,开始大量出汗,同时伴有虚脱的感觉,如果是这种情况,可能就是本身气虚,建议加灸 太渊穴。

2、艾灸后不出汗

艾灸后不出汗,那就说明身体正气不足,病邪瘀堵经络比较厉害,艾灸暂时还不能到达皮肤深层,感觉不到身体发热,不能让身体主动出汗。

这种情况,一定要继续艾灸一段时间,让身体不断地修复,随着身体正气的增加,身体的正气补足了,身体的排汗功能就会恢复。身体的寒邪就能通过汗液排出来。

关于这一点,也有一些特殊人群,吃完饭,大量出汗,或者白天稍微一动就出汗的朋友,其实这些都是气虚造成。要想调理呢,需要一方面补肺气,比如重灸 太渊穴,太渊穴 是肺经的原穴;同时年纪大的还要补肾气,可以灸 太溪穴,这是肾经的原穴。

艾灸出汗好不好?答案显而易见了。

艾灸出汗可以促进毒素排除,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代谢,帮助人体排除滞留在身体内多余的水分。

艾灸出汗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身体感觉良好,或者觉得很爽,那这种出汗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不用担心,艾灸的过程中适当饮用温开水,及时补充体液即可。

但是,如果灸后大汗淋漓,而且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就说明有问题了,可能艾灸的量和时间太过了。这个时候,最好有应对方案来调理。

灸出的汗代表什么?

在艾火的作用下,热力会使熏烤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会加速,所以皮肤会出现潮红。一般艾灸后潮红与汗出会同时出现。

艾灸后每个人的症状不同,出汗的部位也不同,有的人是胸前出汗,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后背出汗。有的人则是灸的时间长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

而有些人阳虚的比较严重,刚施灸的前些天很少出汗,之后正气足了,排汗功能恢复正常,外邪才慢慢通过汗液排出,这就是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

这是因为每个人毒素排出的路径都不同的原因,一般毒素会从最虚弱的地方排出来。

但是,出汗太多要怎么调?

1、有些人刚开始艾灸不出汗,大约10~30天后开始出汗,这和正气需要循序渐进恢复有重要的关系,此时可以加强对足阳明胃经的按摩和刮痧,同时继续艾灸 足三里、三阴交 等穴,以提高脾胃的吸收功能,增强转化气血的能力。培补正气,增强排除外邪的能力。

2、要尽量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出汗多,比如说艾灸量过大、捂得太多。

3、配穴的时候要尽量配合 太溪、足三里 等下焦、滋阴的穴位,特别适合那些阴虚的、上火下寒的人群。

4、最好配合补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小米、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灸出的汗,还能辨体质!

艾灸时出的汗,能反应我们身体什么情况呢?

1、清汗

艾灸时出的汗液比较清, 如水状,不粘手。通常说明身体内的气血比较虚弱。这时我们应重点灸补气养血的穴位,补充气血,培元固本。

建议穴位:足三里、大椎、气海、关元、血海。

2、凉汗

艾灸时出汗后身体发冷,通常说明体内寒气较重。这时我们应重点灸驱寒化瘀的穴位。

建议穴位:肾俞、命门、神阙。

3、黏汗、黄汗

艾灸时出汗干了以后,全身摸着黏黏糊糊,甚至汗液发黄的,通常说明体内的湿热较重。这时我们应先重点灸祛湿、除热的穴位;待湿热清除后,再施灸补气养血的穴位。

或者可以搭配艾叶煮水泡脚、泡澡(10-15分钟),帮助我们快速排除体内湿气。

建议穴位:

中脘、丰隆、脾俞 祛除湿气,

足三里、气海、关元 补充气血。

4、酸汗

艾灸时如果出汗带酸味,或者平时动一下、走一下都出酸汗的,那就提示我们的脾胃和肝都有一定的问题了。

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先疏通脾经、肝经;随后再以脾胃和肝胆对应的穴位进行艾灸调理。

艾灸除了通过排汗排出体内的寒湿瘀阻,还会通过放屁、打嗝,腹泻,小便黄等其他形式将体内病邪排出。

所以艾灸前后记得多喝温开水,有助于病邪的及时排出。艾灸后4小时内切忌吹凉风、喝凉水,以免艾灸效果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