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测血糖和餐后测血糖,哪个数据准?测血糖要注意什么?
测量血糖,是大多数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做的事,定时检查血糖有助于掌握血糖情况,对下一次检查有一定意义。市面上血糖仪的出现,让不少老年人能在家测血糖,省去了频繁跑医院的时间。测量血糖,我们常听的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种,那么这两个数据谁更准确?测量血糖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有兴趣的不妨接着往下看。
空腹测血糖和餐后测血糖,哪个数据准?
测量血糖之所以要注意时间,是因为正常人的血糖最大值会在用餐以后的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出现。而食物慢慢消化,血糖出现升高。不同的人,胰岛素分泌状况又会有差别,此时血糖波动会有异常。但在进食一段时间以后,胰岛素分泌量升高,血糖逐渐降低。在餐后两小时,血糖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在餐后两小时,检测一下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应该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血糖超过了11.1mmol/L,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比如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对患者的健康都是很不利的,应该重视。另外,餐后血糖是2型糖尿病发病最早表现,有助于发现糖尿病。
但是医院的医生在通知血糖检验的时候,都会让患者第二天一早空腹测血糖。这是因为早上不吃饭的情况下,血糖含量最低,最大值在6.1mmol/L。如果在早上空腹测量出的血糖值超过了6.1,说明有高血糖的风险。而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此时测量血糖值两次大于等于7.0,则考虑为糖尿病,需要及时就诊。
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空腹测血糖,比较准确。如果早上时间紧迫,没有富裕的时间,也可以在餐后两小时进行血糖测量。但是这里要注意,这里的餐后指的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而非用完饭以后的两小时。测量时间不做具体要求,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
测量血糖要注意什么?
在测量血糖之前,应该对手指进行消毒,食用碘酒或者酒精。然后甩一甩要采血的那只手,或者将手臂自然下垂半分钟。在采集血液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挤压,尽量让血液自然流出。在釆血的时候,建议第一滴血用棉棒擦去,因为其中会含有比较多的组织液,可能对化验结果产生影响。
测量血糖的血样,不要太少,一般采用绿豆大小的量就行。血量太少,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影响病情的判断。测量的环境应该在室温10——40度之间,空气湿度最好在10%——80%之间。测量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血糖试纸、血糖仪。也不要在室外光照强烈的时候进行,避免测定结果出现偏差。
患者在测量血糖的时候,最好不要出现郁闷、低迷的心态,负面情绪对血糖的测定可能也会有影响。以前接诊过一个老人,餐后血糖在10mmol/L。但是在复诊的时候,由于早上跟家人闹了矛盾,心情不好,导致血糖测量高达13.2mmo/L。当你有惊恐、紧张的情绪时,血糖也可能会出现波动。所以,应该确保心情稳定。
在测量完血糖以后,应该及时将血糖仪保存好,定期用软布沾水擦拭。如果血糖仪不小心出现破损,或者换了新的试纸,使用时间超过两个月,建议及时进行校验。血糖试纸应该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受到温度、适度、光线等影响,出现变质,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每次测量血糖之前,最好不要用手指触碰测试区,每拿出一张试纸,应该及时拧紧试纸盒。一段时间以后,应该看看有没有过期。过期以后最好更换新的,不要重复使用试纸。
对于高血糖、糖尿病人来说,需要频繁的测量血糖,扎手指。如果经常盯着一个手指,疼痛会加重,也比较容易出现感染。所以建议轮流更换手指,建议大家先在无名指上采血,其次是中指,最后是小指。不建议在大拇指、食指上采血。因为这两个手指经常使用,经常对活动有影响。测量血糖,毕竟是自己给自己扎针,如果你下不去手,必要的时候要请家人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