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油吃得太多了,真的很危险

文 / 胖子讲健康
2021-03-01 01:24

提起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油,基本与我们朝夕相处。

下个面条要吃油,煮个稀饭配个青菜要用油,米饭更不用说~基本上,中国好吃的食物离不开它,可以说没有它的食物没有灵魂。

火锅重油,干锅油多,油炸食品更不用说,中餐没有油说不过去。

而一些油条、麻团、飞饼等等的中式酥点如果没有足够的油,这些花色主食就显得缺乏吸引力。

即便不是油炸,也需要在和面的时候加入大量油脂,才能做出分层、酥软的效果来。

而特别到了春节,本身摄入的热量和脂肪够多。

年夜饭里肉类往往还会加入油炸,煎烤的大家庭,比如香酥鸭、炸肉排、炸鸡块、炸肉丸、干炸虾。

即使名字里没有「炸」,红烧、糖醋、干煸类的菜往往也要先油炸过,比如松鼠鱼、糖醋排骨、干煸豆角等。

客厅摆着的饼干、曲奇、薯片、锅巴、派全是经典的增肥食品,大量精白淀粉、糖和脂肪的组合。

关键是它们水分太少,一袋下肚还不觉得饱,却吃下去了大量的油和脂肪。

大部分坚果脂肪含量在 40% 以上,最高可达 70% 以上。比如花生、葵花子、西瓜子、核桃、碧根果、甜杏仁、夏威夷果、腰果等等。建议每天限量一小把。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的标准:每天吃25到30克食用油算是一个健康的范围。而现在中国居民人均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为42.1克,近乎超1倍。

油吃多了,不好!

1

食用油的成分以脂类为主,摄入过量,就会让过多脂肪酸进入到血液中,导致胆固醇增多,而血脂过多,增加高血脂风险。

摄油过多,导致体内的油脂增多,从而引发一系列连串的反应,脂肪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物质进入血管,使得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起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医学统计表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和过量摄入食用油有很大关系。肥胖和“三高”都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除了摄入过量油易导致以上疾病,食用油摄入量和癌症的发病率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油在高温烹制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醛类化合物,这类物质是引发癌症的重要因素。

当然,除了以上疾病,油也是致肥高手。摄入大量油脂,脂肪和胆固醇自然也高,吃多了易造成脂肪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肥胖。

油,我们日常饮食所必须,但食用油摄入过量,就会导致体内的油脂增多,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动物油,它含有更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常吃会显著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吃多了不好,少吃不吃,行吗?

2

既然油吃多了不好还长胖,那不吃是不是又健康还减肥呢?

答案是:NO!

食用油以脂类为主,脂类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列为三大营养素,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为保持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关于少摄油甚至不吃油来达到减肥,这也不合理。发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量大于了运动量,是因为摄取太多的糖以及碳水化合物,如果我们单单控制食用油,而摄取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过量,照样会胖。

并且,体重会大幅度反弹。当你的身体恢复到正常的油脂摄入后,身体会出现大幅度的脂肪囤积,一时间消化代谢不了,只能囤积。

如何健康控油吃油?

3

选择健康食用油

脂肪酸是构成脂类的主要成分,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立刻转化成能量,不容易在体内堆积。但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反式脂肪酸是个例外,过量摄取人造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有害胆固醇,比如,人造黄油和起酥油等。

而饱和脂肪酸容易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

所以,在食物油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比如,健康油的代表——橄榄油。

改善烹饪方法

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可以选择含油比较少的烹制方式,比如:蒸、 煮、 炖、 焖、 拌等健康的烹调方式。

选择低油食物

食物中增加蔬菜占比,而肉类的选择上,挑选低脂肉类,如海鲜、鸡肉、鱼肉等,这些肉类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红肉少。

少点外卖,少外食

外卖食物以及外面的食物为了好看好吃,会使用很多的油,让口感更好,更有色泽。生活中,我们尽量少点外卖,少出去吃,多自己做饭。不得已外食也尽量选择低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