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症状,已警示你脾虚了,需要及时调理与养生

文 / 微医传承
2021-02-19 00:52

对于脾虚之证,在中医门诊就诊率是最高的病症,谚语说:“十人九胃(脾)病”也不为过。脾胃是我们身体气血的来源,对健康尤为重要,怎么调补脾虚呢?与朋友们浅谈如下。

一、对于脾虚的重要文献记载: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素问》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蔫”。
《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

以上文献足以看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见脾胃在五脏中的重要地位,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素问》中“五味出蔫”,提出了脾胃的功能,就是运化食物,让我们感觉到食物“甘、酸、苦、咸、辛”五味。《脾胃论》中:“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看出了,脾胃不好,容易变生他病,也不易于其他疾病的恢复。《脉经》直接指出了脾虚的各种症状。由以上看出脾胃对我们身体健康尤为重要,对于脾虚要引以重视。

二、了解一下什么是脾虚证?

脾虚证就是脾气(阳)运化、温煦失职,出现以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冷痛,各种脏器下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症候。

三、脾虚的病因病机:

1、久病体虚:久病耗伤脾气脾阳,日久必脾虚。

2、年老命门火衰:随年龄增大,命门之火渐衰,无法充分温煦脾阳,脾阳虚衰。

3、饮食不当:过食辛辣生凉,酗酒,无规律饮食,都会损伤脾胃。

4、情志致病:生气忧郁(肝郁气滞横犯脾胃)、思虑都会伤脾。

四、脾虚的主要表现与调理:

1、脾气虚:

  • 主症: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脘腹胀满,腹胀腹泻,形体消瘦,少气懒言,颜面及下肢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 辨证要点:食少、腹胀、便溏。
  • 治则:补气健脾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 中成药:启脾丸、参苓白术丸、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健胃消食片、四君子丸、八珍颗粒等。

2、脾阳虚:

  • 主症:食少腹胀,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面色少华,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女子白带量多质稀,舌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 辨证要点:腹胀腹泻,畏寒肢冷,喜温喜按。
  • 治则:温补脾阳
  • 方药:温脾汤加减
  • 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良附丸、四神丸等。

3、脾虚气陷证:

  • 主症:脘腹坠胀,饭后加重,久泻不止,肛门坠胀,便意频数,头晕目眩、气短懒言,面白无华,形体高瘦,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 辨证要点:脘腹坠胀,脏器下垂。
  • 治则:升阳举陷
  •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4、脾不统血证:

  • 主症: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面色淡白,各种出血,如便血、衄血、尿血、吐血、皮下出血,女士月经量多,崩漏,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 辨证要点:倦怠乏力、各种出血症状。
  • 治则:健脾止血
  • 方药:归脾汤加减
  • 中成药:归脾丸、人参归脾丸、二至丸、健脾生血颗粒、健脾养血颗粒等。

五、老中医对于脾虚临床经验分享:

1、芳香醒脾:

《黄帝内经》中指出:“脾喜燥恶湿”。

中医上讲“湿困脾阳”,湿气重浊,湿性黏滞,脾运化水湿,湿气过重,脾运化不过来,就会耗伤脾气,日久脾气脾阳虚衰,脾运化水谷及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反过来内生湿气会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 临床表现:不思饮食,腹胀腹泻,食后腹胀,食物不化。
  • 调理:芳香醒脾
  •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 中药选择:藿香、砂仁、佩兰、香薷、肉豆蔻等都有芳香醒脾作用,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加减运用。

2、渗湿健脾:

在临证中,对于脾虚湿盛,可用淡渗利湿之法,减少湿气与浮肿。

  • 主症:眼睑浮肿,遍身浮肿,双下肢浮肿,胸水、胸腔积液,腹胀腹泻,大便粘马桶。
  • 调理:渗湿健脾
  • 方药:四妙丸加五皮饮加减
  • 可加减中药:薏苡仁、莲子、芡实、淡豆豉、泽泻、车前子等淡渗利湿,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加减运用。

3、理气健脾:

在临床当中,对于脾虚可以理气健脾,恢复脾气升,胃气降,升降司施,脾胃功能才能恢复。

  • 主症:脘腹胀满、纳呆,攻撑作胀,嗳气频作,呃逆不止,时有呕吐。
  • 调理: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 方药:逍遥散加减
  • 可加减中药:木香、厚朴、枳实、瓜蒌、柴胡、香附、青皮、乌药等,疏肝理气,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加减运用。

4、温阳健脾:

在临床当中,往往脾气虚日久会引起脾阳虚,出现脘腹冷痛等症状,需要温阳健脾,恢复脾的功能。

  • 主症:脘腹冷痛,得温痛减,四肢发凉,胃脘胀满,食后腹胀等。
  • 调理:温阳健脾
  •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 可加减中药:肉桂、桂枝、肉豆蔻、补骨脂、杜仲、菟丝子、肉苁蓉等温阳健脾,在临床辨证的基础上可以加减运用。

六、脾虚的养生注意事项:

1、注意不良嗜好饮食:不要过食辛辣生凉,酗酒,以免内生火热,或寒邪直中伤脾阳,都损伤脾胃。

2、按时规律饮食:定时定餐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少吃零食,不然脾胃得不到休息,耗伤脾气,日久脾虚。

3、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别生气,肝郁气滞横犯脾胃,引起脾虚。尽量少思虑,思虑伤脾,耗损脾气,日久脾虚。

4、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主升阳,脾主四肢,运动四肢强壮,脾气自然健旺。

5、积极治疗脾胃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脾胃病及时治疗,以免暗耗脾气,日久脾虚。

6、食疗:可以用薏苡仁、莲子、大枣、山药、芡实等煲粥健脾祛湿。

以上对于脾虚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调理与养生,以及临床经验作以浅谈,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朋友们脾胃杠杠好,身体健健康康!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