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不吃,饿治百病”,这句俗语究竟有没有道理?

文 / 医者良言
2021-02-09 00:40

长寿是一个永久不衰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有不少帝王都在追求永生,然而他们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而且这里面不少人不但没有长寿,反而有一些缩短了寿命。不过这些帝王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职业,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是比较大的,虽然吃的很好、能够接受到全国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寿命却并不一定比一般人长多少。

时至今日,人类对长寿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了,都知道要想长寿需要从心态、饮食下手,其中流传比较广的就是饿治百病。不少朋友都对饿治百病表示怀疑,认为人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营养供应。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呢?今天医者良言一文揭开大家的疑惑。

1.饿治百病到底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的历史比较悠久,我们的前辈们也留下来很多的生活经验和俗语,比如饿治百病,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中医就曾经给出过答案。

中医认为,饮食要有节制,五味过度会损伤脏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饮食要有个度,口味太重或者吃的太饱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很多人吃饭开始没有了节制,吃饭吃的都是很饱,直到吃不下去为止。看看身边的亲戚和朋友,他们很多都有肥胖的情况,特别是40岁以后,甚至他们中的不少还有一些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我之前就有一个朋友,他平时特别吃喝,而且每次都吃的很饱,结果不知不觉体重一年增加了40多斤。这还不要紧,各种问题都出来了,走路稍微快一点就感觉胸闷、气喘,血糖和血压偏高,而且还出现了痛风的情况。要知道一点,我这个朋友35岁不到呀,因为暴饮暴食、因为吃的太饱,结果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民以食为天,大多数人每天都会吃饭,既然吃饭那就需要有胃肠道来消化,如果一个人每天吃的都很饱,那毫无疑问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胃肠道和人有点相似,每天吃的很饱就相当于让消化系统加班,如果一两天加班胃肠道还能承受,但是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消化道就会无法承受,从而增加胃肠道疾病的风险。暴饮暴食本身就会增加一些危重疾病的概率,比如胰腺炎,这种疾病本身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不少患者即便侥幸保住命了,但是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有一些证据表明暴饮暴食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他们得心肌梗死的风险要比正常人高的多。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暴饮暴食以后胃肠道的工作量就会增加,这个时候心脏为了保证消化系统的功血,就会抓紧工作,让心率增快,这样就可能会增加血压波动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与此同时,吃的太饱就有可能会使血脂有明显的增加,这样的话血液粘稠度就会提高,血流速度相对减慢,所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除此之外,吃的太饱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之前日本的一些研究认为吃的太饱会降低抑癌基因的活性,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人体内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处于平衡,所以人一般不会得癌症,但是一旦抑癌基因活性下降,那原癌基因的活性就会相对增加。另外,如果一个人的寿命固定的话,经常吃的太饱毫无疑问会增加人和致癌物质的接触,长期的这种慢性作用自然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2.晚餐不吃不合理,饿治百病也是有前提: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朋友为了减肥就选择不吃晚餐,甚至还美名曰晚餐不吃有益健康,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可信的。一日三餐是人类进化了数千年的一个习惯,既然它成为了一种习惯,那就说明晚餐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无论你晚餐吃不吃,你的消化液都会分泌,如果不吃晚餐,那就没有食物去中和消化液。一两天也许人体可以依靠自身的防御系统保护胃肠道,但是长期下来的话,胃肠道的功能肯定会有影响的。

另外,如果不吃晚餐那就会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肝脏分泌胆汁以后就会被储存在胆囊内,当人吃饭的时候,这些胆汁就会被排入消化道。但是如果长期不吃晚饭,那就会引起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异常,从而增加胆囊结石的风险。

饿治百病对身体有好处这个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满足了生理需求量。可能大家对这个不是太理解,这个举例说明。就说在古代吧,生产力低下,普通人的温饱都不太容易解决,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多的食物而发育不良。一个人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营养物质肯定是不行的,就像之前的三鹿奶粉,因为里面蛋白质的含量不足而引发了很多婴幼儿的脑积水,造成了很多的大头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