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见的饮食习惯,可能让人缺钙、伤肾、致癌……
在咱中国人的餐桌上,盐的地位很高也很万能。
饭菜不香?最简单的补救就是加点盐。
但是,这个常见的饮食习惯,却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在一份中国人的疾病名单甚至是死因名单上,有一长串和盐超标相关的词:
缺钙、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胃癌……
如果你也是重口味,很可能成为高盐饮食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高盐饮食,让人缺钙
很多人不知道,吃得太咸,还影响钙的代谢。
盐里的钠,和尿里排出的钙有很大关系,肾脏每排出 2300 毫克钠(相当于 6 克盐),就会丢失 40~60 毫克的钙。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要命的是,中国人吃得普遍咸,钙流失也会因此变得更严重。
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每天为 10.5 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 5 克。
而我国人均钙的摄入量只是接近 400 毫克,仅达到推荐值 800 毫克的一半。
这一来一去,钙的损失很可能不是一星半点。
高盐饮食,伤心伤肾
与「高盐值」绑定在一起的,还有高血压。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长期的高钠(盐)饮食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吃得咸了,人就想多喝水,这些水会存在于血液中,让全身血液循环量增加,血管因此「压力山大」,血压攀升。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此外,体内钠(离子)增加时,血管外周阻力也会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血管就像一个橡皮管,里面的水越多,水管壁的压力就会越大,人也会随之不舒服。
也有不少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因此也不怎么在意,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高血压的危害不在于它引起的症状,而在于它用高压考验着你全身的每一支血管。
可以说,长期高血压造成的损害,没有一个器官能逃得掉。像心脏、肾脏等与血管功能关系最密切的器官,就是最先遭罪的。
任性地吃咸的,伤心、伤肾,甚至有一天血管破裂危及生命,也只是分分钟的事。
高盐饮食,胃癌推手
胃癌高发国家都有共同的特点:吃得咸,口味重。
中式咸鱼甚至成了著名的致癌物,上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黑名单」。
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截图
胃是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它坏了,人体想正常运行就很难了。每年因胃癌死亡的人非常多,仅 2019 年,全国有 61.2 万人新患胃癌,因胃癌死亡人数则达到 42.1 万。
根据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 年的数据,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占了其癌症死亡总人数的近 16%。(占比数据来自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肝癌、白血病等 30 种癌症死亡数据)
不管是发病数还是死亡数,胃癌都稳居恶性肿瘤杀手榜第 2 位。
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同样是高盐饮食的习惯,胃癌的发病率也偏高。
小小的盐,累计起来的危害却如此严重,很多人完全没意识到。
吃盐超标,简直太容易
可能有人会说,虽然我吃得咸,但也未必超标啊。
其实超标真的很容易,一些不经意间的行为,就会让你吃盐过量。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 - 2030 年)》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 5 克,相当于钠含量不要超过 2000 毫克。
2000 毫克是什么概念?举几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100 克椒盐饼干,约含 1715 毫克钠。
104 克薯片,还是最小包的,钠含量 636 毫克。
80 克牛肉干,含钠量约为 1600 毫克。
普通的二两鸡蛋面中有 3 克盐,约合 1200 毫克钠,占全天适宜用盐量的 50%~60%。
意思就是,没加任何调料的一碗鸡蛋面,已经包含相当于一天两顿饭中要添加的盐。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此外还有很多吃着不咸、但盐不少的食物,比如可乐、蛋黄派、酸奶……总之,我们有 100 种方法吃盐超标。
做饭时添点盐,闲下来吃点零食,分分钟就超了。
吃清淡一点,少吃点盐,就是随手能做的「养生」了,保持健康,才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和爱。
其实盐超标不能怪大家
因为很多食物,不咸也有盐
这类含有「隐形盐」的东西
到底有哪些?如何预防?
我们整理了一份隐形盐食物清单
回复 隐形,打包发给你
20 种隐形盐食物清单
➊
➋
参考资料
[1]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 - 2030 年)》
[2] CDC: 90% of Americans consume too much salt,MNT,9,Jan,2016
[3] Jiyu Zhang, Xiaolei Guo, Zilong Lu, Junli Tang, Yichong Li, Aiqiang Xu, and Shiwei Liu.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eaths Attributable to High Sodium Intake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