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这2个部位变胖,说明体内湿气重,必须要及时调理
在中医看来,湿气是体内最难祛除的一种,认为湿气就是津液过多的一种变现,但“津液”可以说是水,但是又不是“水”,水蒸发消除快,而津液带有更多的粘性,粘着在体内,十分难以祛除。
总的来说,湿气有两种,一种是“外湿”,一种是“内湿”。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
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风易祛除,风湿却不容易被祛除了,而且会慢慢往慢性疾病的方向去发展,身体也会开始慢慢发胖。
湿气重的人有两个部位会变胖
1、肚子胖
很多人总是突然发现,自己的肚子变大的特别快。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体内的湿气加重了。
湿气太重的人,会导致小腹水肿变大,造成了肥胖的假象。所以,发现自己的肚子变大,而且又不是脂肪的原因,那么就要注意是湿气的影响了。
2、下肢变胖
有些人发胖是从腿部开始的,但是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变粗了变大了!这其实可能不是长胖了,而是虚胖水肿,大都是体内湿气重而引起的!
由于体内水分太多,身体的推陈出新会反常,水分无法及时的排出。从而会引发下肢虚胖,浮肿等。
这个时候该如何调理呢?
1、少吃生冷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不要吃伤脾胃的食物。喜欢吃甜食的人也需要注意,因为“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2、穴位调理
取穴①、阴陵泉
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
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施灸这里,一天总共施灸20-25分钟以上。
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施灸,你会发现疼痛在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取穴②、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灸疗。
每天睡觉前用灸疗,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取穴③、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所以平时可以灸疗此穴位,每次不得少于20分钟。
取穴④、委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等。可以这个穴位的位置连续施灸25分钟左右,以局部微微泛红为宜。
取穴⑤、中脘穴
中脘是治疗是治疗小虎岛疾病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是四条经脉汇集之处,居胃幽门之处,有灵魂俞穴之美称。
灸疗中脘穴直接作用胃腑,有效的遥控胃部气血阴阳虚实,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能,有效的解除疲劳性的胃障碍,提高脂肪的分泄速度,还可以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长期坚持灸疗天枢中脘肥胖自动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