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症状,你应经阳虚了,阳虚为什么会怕冷?怎么调理

文 / 微医传承
2021-01-14 00:40

进入冬季,有无阳虚更能体现出来,门诊也有好多怕冷前来就诊的朋友,都是阳虚的表现。对于各种各样的阳虚怕冷表现与调理,与大家浅谈一下。


一、什么叫阳虚证?阳虚为什么会怕冷?

阳虚证:是人体体内阳气亏虚,机体失去温养作用,以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阳气亏虚,机体失去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而寒从内生,表现为畏寒肢冷等一派虚寒之像,故怕冷。

二、阳虚病因病机是什么?

在《素问·调经论篇》指出:“阳虚则外寒。”

以上古代文献可以看出阳虚的病机与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多见的病机有以下3点:

1、久病不愈:损伤阳气,或者气虚日久演化为阳虚,阳虚不能温养机体,虚寒内生,则畏寒肢冷。

2、久居寒凉之地,或过食寒凉之品:日久伤及体内阳气,虚寒内生,畏寒肢冷。

3、年老体衰:随年龄增大,命门之火渐衰,逐渐体内阳虚,畏寒肢冷。


三、阳虚的各种临床表现与调理:

1、肺阳虚:肺阳虚衰,肺内虚寒的表现。

  • 主症:畏寒肢冷,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时有憋喘,遇寒加重,面色恍白,鼻流清涕,咽干痒,舌淡白苔薄白,脉浮或弱。
  • 治则:温肺散寒
  •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2、脾阳虚:脾阳虚衰,脾胃虚寒的症状。

  • 主症: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得温则减,腹胀腹泻,水样便,不欲饮食,食后腹胀加重,喜饮热食(水),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 治则:温阳健脾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健脾丸等。

3、心阳虚:心阳虚衰,心阳虚寒的症状。

  • 主症:畏寒肢冷,心慌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胸中冷痛,口唇紫绀,舌淡白苔薄白,脉弱或涩。
  • 治则:温补心阳
  •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 中成药:心宝丸、麝香保心丸、参附强心丸等。

4、肾阳虚:肾阳虚衰,肾阳虚寒的症状,女子又称宫寒。

  • 主症: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腰腹冷痛,男子阳痿早泄,不育,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月经推后,闭经,不孕,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 治则:温补肾阳
  • 方药:右归丸加减
  • 中成药:右归丸、五子衍宗丸、龟鹿补肾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肾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等。


四、阳气不足怕冷的养生注意事项:

1、少吃生凉之品,少居寒凉之地,以免寒邪伤阳,出现体内虚寒症状。

2、积极治疗慢性病,以免病久伤阳,出现体内虚寒证。

3、可以吃温补的食品,如羊汤、狗肉汤、鸽子汤等。

4、阳虚证要积极治疗,以免日久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两虚证。

5、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主升阳,阳气充足,体格强壮。

6、春夏养阳,尽量少用空调,以免伤及阳气,在避免中暑的情况下,多参加户外活动,以补充体内阳气。

以上浅谈阳虚证怕冷的病因病机,各种阳虚证的调理以及养生,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大家阳气旺旺,百病不生!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